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简单说就是肝脏里长了一团异常增生的血管组织。平时做常规影像学检查时,大概3%-7%的人会被查出有肝血管瘤,而且女性得这个病的概率明显比男性高。大多数患者没什么明显症状,往往是健康体检做超声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临床决策的三大依据
确诊后要不要治疗、选什么治疗方案,得结合三个关键因素:
- 看肿瘤大小:如果血管瘤直径超过10cm(属于巨大型),得重点盯着,因为它可能会继续长大,还有破裂的风险。
- 看生长速度:每隔6-12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如果短时间内(比如半年到一年)血管瘤长大超过2cm,说明长得比较快。
- 看位置:如果血管瘤长在肝脏表面(距离肝表面不超过2cm),比长在肝脏内部的更容易因为外伤破裂。
微创治疗的技术突破
现在治疗肝血管瘤已经不用只靠传统开刀了,有了一套分情况的微创治疗方法:
- 腹腔镜血管瘤剥除术:在肚子上打3-4个小孔,沿着肿瘤的包膜把它剥出来,能完整保留正常的肝脏组织。做完手术通常3-5天就能出院,术中出血也很少,一般不超过200ml。
- 射频消融治疗:从皮肤扎针进去,用热能把血管瘤“烧死”,适合直径不超过5cm、长在肝脏内部的病灶。治疗后3个月复查,大概82%-88%的病灶能完全被消除。
-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把供应血管瘤的血管堵住,让它慢慢纤维化缩小。做一次治疗大概能让瘤体缩小30%-50%,但要注意可能会有术后不适的情况。
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妊娠期管理:
- 怀孕前做MRI检查,能清楚知道血管瘤的供血情况。
- 如果血管瘤直径不到8cm,而且一直没怎么长,通常可以安全怀孕。
- 怀孕期间要避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儿童患者处理原则:
- 3岁以下的婴幼儿血管瘤,主要以观察为主。
- 到5岁前,90%的血管瘤会自己慢慢消退。
- 要注意有没有出现高输出性心力衰竭这类并发症。
就医决策路径
建议按照这三步来就医:
- 做精准的影像检查:比如增强CT或MRI,明确血管瘤的边界、供血情况,还有和重要血管的关系。
- 动态监测:要是血管瘤没变化,每年复查一次;要是有变化,半年复查一次。
- 多学科联合讨论:复杂的情况要找肝胆外科、影像科、介入科的医生一起商量。
还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中药能治疗肝血管瘤。根据临床数据,规范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能达到98%,85%的人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治疗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不能为了追求伤口小就忽略治疗的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