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黏膜损伤是孩子常见的意外伤害,常发生在户外活动或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时。掌握科学的家庭处理方法,既能降低并发症风险,还能为后续专业治疗争取时间。
一、现场止血规范 口腔黏膜血运丰富,轻微损伤也可能渗血较多。建议按以下步骤做:
- 用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棉球叠成小方块,压在出血的地方;
- 让孩子用舌头轻轻压住纱布,坚持10分钟,别老掀开看;
- 可以用冰袋裹上纱布冷敷缓解疼痛,注意不要直接贴皮肤。 要注意:别用手直接碰伤口,避免带进去细菌。如果孩子不配合,先抱着安抚一下再重新做。
二、创面清洁要点 止血后要做好清洁,推荐这样做:
- 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
- 用25-30℃的温凉白开水反复漱口;
- 也可以用儿童专用的抗菌漱口水辅助清洁(含氯己定的要按说明用)。 要重点清洁舌下皱襞、颊侧沟这些隐蔽的地方,建议用“鼓漱法”——含着漱口水鼓动嘴巴,这样清洁效果更好。清洁的时候要观察伤口样子,记一下伤口的长度、深度和边缘齐不齐。
三、动态观察指标 处理完基础步骤后,要重点观察24小时,注意这几点:
- 出血情况:如果一直渗血超过30分钟,要警惕凝血有问题;
- 伤口样子:如果伤口边缘分开超过3毫米,或者深到黏膜下层,得去医院;
- 有没有继发症状:比如发烧超过38℃、局部肿得更厉害或者化脓了。 护理的时候用软毛牙刷,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比如米汤、酸奶,别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唾液里的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愈合,别过度干预它自己恢复。
四、专业医疗指征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赶紧去医院:
- 伤口旁边牙龈撕裂或者附近乳牙松动;
- 影响正常吃饭、咽东西或者说话;
- 伤口是“扇形”之类的特殊形状;
- 嘴巴周围肿得越来越厉害,或者瘀斑扩散了。 特别提醒:如果是下巴部位的损伤,要小心颌骨骨折,要是出现咬合不对、张不开嘴等情况,赶紧去急诊科做影像学检查。
常见处理误区警示 这些错误别犯:
- 用碘酊、酒精等刺激性强的东西消毒,会伤到新生的组织;
- 自己撕血痂,容易二次出血,还可能留下色素沉着;
- 伤后24小时内热敷,会让肿得更厉害;
- 频繁用抗生素药膏,会增加耐药风险。
现在医学研究发现,口腔黏膜的再生能力很强,表层损伤一般3-5天能自己好,深层的7-10天也能修复。护理的时候可以拍点伤口变化的照片,就诊时给医生看,方便了解病程。如果是靠近牙龈的损伤,建议1周内注意对应恒牙胚的发育情况,有必要的话要拍局部X线片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