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牙龈渗血、咬苹果留下血印、牙缝莫名冒血——这些情况常被大家当成“上火”,但其实没这么简单。临床数据显示,80%的牙龈出血和牙齿周围的牙周组织问题有关,剩下20%可能是全身健康发出的信号,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得更留意。
最常见原因:牙周里的细菌“作乱”
牙齿上黏着的牙菌斑(一种看不见的细菌团块)是牙龈出血的“主凶”。这些细菌的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龈,引发免疫反应,让牙龈里的小血管变多、变脆,稍微碰到(比如刷牙、咬东西)就容易出血。日常护牙周要做好这几点:
- 用国际推荐的巴氏刷牙法(牙刷毛斜45度对准牙龈沟,小范围轻轻刷),搭配牙线或牙间刷清理牙缝;
- 选软毛牙刷,别横着“拉锯式”刷牙,避免磨伤牙龈;
- 定期去牙科查牙周,要是牙龈下面有牙结石,得做龈下刮治(清掉深层脏东西);
- 别忘了刷舌苔,减少细菌“藏身的地方”。
这些习惯会悄悄“伤”牙龈
不少日常行为会加重牙龈损伤,得赶紧改:
- 用牙签剔牙容易戳伤牙龈、导致牙龈萎缩,换成牙线沿着牙面慢慢滑着清牙缝;
- 硬毛牙刷会磨掉牙龈表面的保护层,一定要用软毛的;
- 晚上磨牙的人,能戴个咬合垫,减少对牙周的磨损;
- 吸烟会让牙龈的血液循环变差,戒烟能帮牙龈更快修复。
牙龈出血+这些症状,要警惕全身病
要是牙龈出血的同时,还有以下情况,得赶紧查全身健康:
- 身上轻轻一碰就有淤青,或莫名其妙出现小红点(可能凝血功能异常);
- 持续发烧、没力气(或许和免疫疾病或严重感染有关);
- 口腔黏膜发白+眼皮内侧淡粉色(要查贫血);
- 脖子、下巴的淋巴结一直肿着(得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缺维生素C,牙龈会“变脆”
维生素C是牙龈的“韧性剂”——它帮着牙龈的结缔组织保持完整,缺了会让牙龈变脆、容易出血。补充维生素C要这么做:
- 多吃新鲜蔬果,比如橙子、猕猴桃、菠菜这些维生素C含量高的;
- 蓝莓、山楂里的生物类黄酮,能帮身体更好吸收维生素C;
- 长期节食、吃素食或饮食单一的人,最好找医生评估营养状况。
不明原因出血?先查这几项
要是牙龈老出血找不到原因,先去查个血常规:
- 血小板计数异常,提示止血功能有问题;
- 白细胞形状改变,要警惕血液系统病变;
- 凝血指标异常,可能和肝功能不好或吃抗凝药有关;
- 贫血指标低,可能是长期牙龈出血或营养不够。
科学应对:分三步解决牙龈出血
对付牙龈出血得“分级处理”,别盲目“降火”:
- 局部清洁:用抗菌漱口水辅助杀菌,选对口腔工具(比如牙缝大的用牙间刷);
- 营养支持:保证每天吃够蔬菜、水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维生素;
- 及时就医:要是出血超过7天还不好,或伴随发烧、乏力等全身症状,赶紧去医院查病因。
这些人要重点护牙龈
有些人群的牙龈更“脆弱”,得加强管理: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加重牙周炎,两者要同步管;
- 孕妇:怀孕后激素变化,牙龈容易红肿出血(妊娠期龈炎),得更认真刷牙;
- 吃抗凝药的人:比如华法林,看牙前要告诉医生,先查凝血功能;
- 免疫不好的人:比如吃免疫抑制剂、有艾滋病的人,要常查牙龈有没有感染。
总的来说,牙龈出血不是“小毛病”,别光靠“喝凉茶”解决。先做好每天的口腔清洁(用对方法、选对工具),补够营养,要是出血老不好或有全身症状,赶紧找医生——把局部护理、营养支持和病因排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牙龈出血的问题,守住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