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治疗后出现牙体敏感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反应。据临床观察,约65%-70%的患者在补牙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敏感,通常和牙髓的应激反应、补牙材料的适应过程,以及龋洞的深度有关,大多是可逆的。
牙齿敏感的三大成因分析
- 牙髓应激反应
牙髓受到治疗刺激后的防御反应,是术后敏感最常见的原因。浅层龋齿补完后,敏感期一般持续3-7天;如果龋洞很深、接近牙髓,敏感期可能延长到2-3周。主要表现为遇到冷热温度刺激,或者咀嚼时出现短暂的酸痛感。 - 材料适应过程
现在常用的复合树脂材料,在固化变硬的过程中会有微小收缩,可能形成很细的缝隙。这些缝隙会让牙齿的密封性变差,冷热刺激就能通过牙本质里的小管传到牙髓。据临床数据,约40%的术后敏感和这种材料特性有关。 - 深龋治疗过渡期
如果龋洞离牙髓腔不到0.5毫米,就算没直接碰到牙髓,也可能让牙髓充血。这时可能会有持续的钝痛,或者咬合时不舒服,要留意牙髓的活力有没有变化。
分阶段护理方案
术后适应期(1-7天)
- 用含氟牙膏做脱敏护理,每次刷牙刷3分钟,帮助封闭牙本质小管;
- 用软毛牙刷以45度角刷补牙的地方,减少机械刺激;
- 调整饮食温度,吃40-50℃的软食。
中期适应阶段(1-3周)
- 要吃冷热交替的食物前,先用温水漱口缓冲一下温度;
- 晚上睡觉戴定制的硅胶咬合垫,能把咬合压力减轻40%-60%;
- 每天用0.05%的氟化钠溶液漱口,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异常症状识别标准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建议72小时内去复查:
- 持续自己疼超过24小时;
- 碰到冷的东西疼超过15秒;
- 咬东西时明显有痛点;
- 补牙的边缘变色,或者塞食物;
- 牙龈一直肿,或者长了小包(瘘管)。
长期维护要点
- 每6个月做一次专业口腔检查,用探针和拍片看看补牙的情况;
- 别用牙签等尖锐的东西剔牙,用牙线或牙缝刷;
- 每年做2次专业的牙周护理,清理补牙边缘的菌斑;
- 要是发现补牙的地方磨损或者边缘掉了,赶紧去抛光或者换新的。
据临床数据,规范治疗的患者里,92%能在4周内适应。平时要规律作息,每天睡够7小时,能帮助牙髓修复;还要多吃含维生素B族和钙的食物,给牙体硬组织代谢补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