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老有血丝或者反复出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天气干、碰着了,却忽略了一个容易被漏掉的原因——鼻窦炎。其实慢性鼻窦炎患者里,约38%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出血,这和鼻窦炎的三个“坏机制”分不开。
鼻窦炎怎么让鼻子出血?三个“隐形推手”
第一,炎症因子的“化学腐蚀”
鼻窦炎发作时,鼻窦黏膜会释放很多炎性物质(比如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物质会让鼻腔里的血管变得“更透水”,还会把黏膜细胞之间的连接“松开”——就像被醋泡过的纸巾,轻轻一碰就破了渗血。研究发现,炎症部位的毛细血管比正常多2倍多,但管壁薄了40%,变成“又密又脆”的血管网,稍微刺激一下就容易出血。
第二,脓性鼻涕的“物理磨蚀”
鼻窦炎流的脓性鼻涕可不是普通液体,里面有很多中性粒细胞和蛋白水解酶,就像小“磨石”一样,老在鼻腔里泡着、冲着眼黏膜。研究显示,鼻窦引流不好的人,鼻腔前庭一天要被鼻涕冲150多次,这种反复摩擦会让黏膜修复速度慢60%,时间长了黏膜破了就容易出血。
第三,错误动作的“雪上加霜”
鼻塞时张口呼吸,鼻子会越变越干;用力擤鼻涕的瞬间,鼻腔里的压力能达到80mmHg(比正常高很多)——本来就脆弱的血管一下就被“压破”了。实验显示,错误擤鼻会让鼻腔血流量突然增加3倍,相当于给受伤的血管“再补一刀”。
鼻子出血了?这样做最有效
当鼻子出血时,一定要用“低头前倾+压迫鼻翼10分钟”的标准止血法:先低头往前倾(千万别仰头,不然血会流到喉咙里呛到),然后用手指压住鼻翼软骨与鼻中隔交界的地方(不是鼻尖!),压10分钟。血止住后,用37℃左右的温生理盐水冲鼻子——研究说这样能让黏膜修复速度快25%。
日常护理:做好3点,减少出血
- 控好家里的湿度:用湿度计盯着,保持在40%-60%(太干开加湿器,太潮就通风)。
- 鼻喷剂要“喷对地方”:遵医嘱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时,鼻尖要对着鼻中隔(鼻子中间的软骨),别喷到鼻尖或外侧,不然没用还可能刺激皮肤。
- 多吃“护血管”的食物:多吃含维生素K(菠菜、西兰花)和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的食物——这俩能让毛细血管更结实,不容易破。
这些情况,赶紧找医生
虽然多数鼻出血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但如果有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去耳鼻喉科:
- 单侧鼻子持续出血超过2周;
- 一次出血量超过50ml(差不多半杯一次性纸杯的量);
- 出血时伴持续头痛、看东西模糊;
- 小孩老不自觉挖鼻子,导致频繁出血。
医生会用内窥镜检查鼻腔结构,必要时做CT。要注意:约12%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可能有鼻中隔穿孔或血管异常,得针对性治疗。
5个办法,防鼻出血复发
- 记“鼻腔日记”:每天写一写鼻塞程度、鼻涕性状(黄/清)、出血频率,早发现问题。
- 激素药“用够疗程”: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要连续用至少3个月,别突然停——不然炎症容易反弹。
- 出门戴“鼻腔保湿器”:选硅胶材质的,帮鼻子保持湿润(尤其冬天或空调房)。
- 慢慢适应干燥环境:比如空调/暖气房,每天先适应15分钟,循序渐进,避免鼻子太干。
- 定期查“鼻内镜”:每季度找医生用鼻内镜看看,监测黏膜修复情况。
特殊人群要更小心
糖尿病患者或长期吃抗凝药的人,鼻出血风险比普通人高很多。这类人得让耳鼻喉科医生和原发病医生一起商量,制定专属护理方案——别自己乱用药或调整药量。
总的来说,鼻窦炎引起的鼻出血并不可怕,关键是搞清楚原因、用对方法、做好日常护理。如果出现危险信号千万别拖,及时找医生。平时把湿度、用药、饮食这些细节做好,定期复查,就能让鼻子更“结实”,少受出血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