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同时出现头晕和流鼻血的情况,可别只当感冒扛着——这可能是鼻腔在发出“求救信号”。不少鼻腔疾病的早期表现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忽略,比如下面这三种常见却易被误判的情况。
鼻窦炎:悄悄偷走氧气的“慢性小偷”
鼻窦黏膜发炎后,会堵住鼻腔影响通气。有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患者容易出现脑供氧不足,长期缺氧就可能导致一直头晕。炎症还会让鼻腔里的毛细血管变脆弱、扩张,更容易流鼻血。可以留意鼻涕的样子——如果流黄绿色脓涕,还伴着脸胀痛,超过10天没好,要警惕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堵鼻子的“隐形增生”
鼻息肉是一种良性增生,会导致鼻子一直堵。要是息肉占了鼻腔1/3以上的空间,呼吸就会更不通畅,长期缺氧还可能影响注意力、记忆力这类认知功能。而且鼻息肉表面的血管很脆,稍微碰一下(比如揉鼻子)就可能流鼻血。自己可以先观察——如果一边鼻子一直堵,还闻不到味道,超过2周没好转,要去医院查一下。
鼻咽癌:藏得深的“危险信号”
鼻咽癌有几个比较典型的表现。有研究显示,感染某些病毒的人得鼻咽癌的风险会更高。最典型的是“回吸性涕血”——就是吸鼻子再吐出来的痰里带血,或者鼻腔深处偶尔出血。还要注意全身变化——癌细胞分泌的物质可能影响代谢,比如没原因的体重下降。高发地区的人最好定期做筛查。
三个维度,自己先查一查
- 看出血位置:鼻子前面流血多是干燥性鼻炎;后面出血(比如回吸痰里带血)可能是鼻窦问题;如果鼻子和牙龈一起出血,要排查全身疾病(比如血液问题)。
- 看持续时间:头痛超过2周没好,建议做影像学检查(比如CT);时好时坏的症状大多是可逆的问题(比如急性炎症)。
- 看诱因:接触粉尘(比如工地、花粉)后症状加重,可能是鼻腔结构有问题;早上起来症状明显,多和睡觉姿势有关(比如躺着时鼻涕倒流)。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有以下症状别拖,一定要及时就诊:
- 一边脑袋一直疼,还看不清东西;
- 耳鸣超过2周,脖子上还长了肿块;
- 没刻意减肥,体重却掉得厉害(比如1个月掉5公斤以上)。
医生可能会推荐这些检查:
- 鼻内镜检查(不用开刀,伸进鼻子里就能看清楚);
- 鼻窦CT(看鼻腔和鼻窦的结构有没有异常);
- 病毒抗体检测(抽个血,查有没有感染相关病毒)。
日常护鼻,做好这3点
- 调湿度:家里用加湿器,保持湿度50%-60%,太干的空气会伤鼻腔黏膜。
- 勤冲洗:定期用生理盐水冲鼻子,帮着清理灰尘、病菌,缓解炎症。
- 补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和维生素K(菠菜、西兰花)的食物,帮血管保持弹性,减少出血风险。
最后要提醒的是,雾霾天或沙尘天尽量戴口罩——有研究发现,PM2.5这类细颗粒会增加鼻腔生病的风险。其实身体的异常信号就像“警报灯”,早注意、早检查,才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