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鼻塞不通、脓鼻涕往喉咙里流时,突然觉得眼角胀胀的,免不了担心是不是眼睛感染了。要搞清楚这俩症状为啥连在一起,得从鼻窦的结构、神经传信号的规律,还有眼睛可能出的问题这几方面慢慢说。
鼻窦炎为啥会“牵”着眼角疼?
脸上有四组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鼻窦黏膜上分布着很多三叉神经末梢。当鼻窦发炎时,局部会释放炎性物质,刺激这些神经末梢产生痛感。而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有神经交叉,大脑可能把上颌窦的痛感“错判”成眼睛疼——这种“牵连着疼”的情况,大概15%-20%的鼻窦炎患者会遇到,其实是神经信号传“错位”了,不是眼睛真的出了结构问题。
鼻窦炎的疼还有明显的“位置特点”:上颌窦炎是面颊部胀痛,额窦炎是前额周期性钝痛,筛窦炎多是眼球深部隐痛;而且疼得厉害不厉害还跟姿势有关,比如弯腰时会更疼。
眼角疼要先区分“是不是眼睛本身的问题”
眼角疼的原因可比鼻窦牵的疼复杂多了,主要得区分三类情况:
- 感染性眼病:结膜炎会眼白发红、有黏糊糊的分泌物;角膜炎会有角膜病灶、特别怕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会突然眼压升高,看灯光周围有彩虹圈。
- 视功能异常:视疲劳大多是长时间看手机/电脑闹的,眼眶酸胀,歇会儿就好;近视、远视之类的屈光不正引起的眼痛,往往还带着看东西模糊。
- 神经源性疼痛:眶上神经痛是闪电样的刺痛;带状疱疹刚发作时,会单侧脸皮肤烧得疼。
特别要警惕危险信号:眼睛转不动(可能眼外肌被炎症影响)、瞳孔对光反应慢(视神经受损)、视力突然下降(可能角膜肿了或视神经发炎)——这些说明炎症可能冲破了眼眶的保护屏障,得赶紧就医。
自己先评估:用“3W法”简单判断
可以用“3W法”先给自己做个初步判断:
- When(什么时候疼):记清楚疼的时间和鼻塞加重的关系——鼻窦牵的疼一般在鼻子症状出现后1-3天“同步”发作。
- Where(哪儿疼):用棉签轻轻碰眼眶周围——感染引起的疼有明确压痛点,牵的疼是一片胀胀的,找不到具体痛点。
- What(还有啥症状):看看有没有眼白发红(70%以上结膜炎会这样)、角膜上皮缺损(用荧光素染色能查出来)、眼压异常(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压能到30-50mmHg)。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去医院
如果有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赶紧找医生:
- 眼皮肿得厉害还有皮下瘀青(提示眶蜂窝织炎);
- 两个瞳孔不一样大,或对光反应迟钝;
- 24小时内视力持续下降;
- 看东西重影、眼球动不了。
不同情况,怎么治?
如果是单纯的鼻窦炎,基础治疗主要是这3点:
- 鼻腔冲洗:每天用生理盐水冲2次(每次250ml),能把鼻窦里的脓涕、病菌清出来;
- 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得用够2周,抗炎效果跟用的时间有关;
- 缓解疼痛:对乙酰氨基酚能止疼,但每天别超过4g(注意不要和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一起用)。
用抗生素得“按需”:比如症状持续10天没好、一开始好转又加重(双重感染)、持续高烧超过39℃(严重细菌感染),才需要用。
如果眼部症状一直没消,建议做这些检查:鼻内镜(看窦口开得怎么样、黏膜肿不肿)、眼眶CT(看眼眶屏障是不是完好、有没有脓肿)、测眼压(排除青光眼)。
总的来说,鼻塞脓涕时眼角胀,大多是鼻窦炎“牵”的疼,不是眼睛真的感染了。但也得学会用“3W法”自己评估,有危险信号赶紧去医院——规范治疗鼻窦炎,85%的患者2周内症状能缓解。如果症状超过3个月没好,可能需要查一查有没有鼻中隔偏曲之类的解剖问题。记个症状日记(比如鼻塞程度、脓涕量、疼痛评分),能帮医生更好地判断病情。
说到底,搞清楚“疼的原因”,才不会瞎担心——大部分情况都能通过规范治疗缓解,关键是别忽视危险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