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头晕症状持续超过两周,要小心可能是血液系统出了问题。现代医学发现,长时间头晕和贫血关系很密切,背后涉及血液、神经、心血管这几个系统的变化。
血液系统异常的致病机制
血常规是最基础的检查,能看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这些关键指标的变化。如果铁蛋白低于15ng/ml,或者维生素B12少于150pmol/L,可能是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血液科医生会看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这些指标,准确判断贫血的类型。最近有研究显示,就算是亚临床缺铁(血清铁蛋白在30-50ng/ml之间),也可能引起头晕;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第一次发现有贫血迹象,最好做个铁代谢全套检查,排除慢性病引起的贫血。
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特征
贫血会让血液里的氧含量降低,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神经内科医生常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查脑血流速度,如果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变快,可能是身体在代偿性增加脑供血。2023年《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说,贫血患者如果有位置性眩晕(比如转头、起床时晕),要小心脑干前庭系统受影响,做头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发现早期的微小梗死灶。临床观察发现,大概35%的贫血患者会有平衡问题,比如站不稳或者感觉天旋地转。
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反应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可能会引起高输出性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脏一直在超负荷工作。做心电图可能会看到窦性心动过速(心跳快)加上ST段压低,心脏彩超能看出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如果贫血患者还合并高血压,要特别注意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的风险。用动态血压监测加上脑血流图检查,能评估心脑血管的配合情况,这类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比如突然站起来头晕)的概率比正常人高2.8倍。
系统化诊疗路径
- 症状记录:要详细记录头晕的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比如有没有转头、吃饭后)和伴随的症状。比如吃完饭后2小时头晕加重,可能是餐后低血压;如果还伴有肢体麻木,要考虑神经系统受影响。
- 检查方案:基础检查要做血常规、铁代谢、维生素B12检测;如果需要进一步查,可以做脑脊液铁蛋白测定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如果怀疑心血管受影响,建议做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彩超。
- 科室选择:如果只是血红蛋白下降,先去血液科;如果有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肢体麻木、眩晕),要找神经内科;如果出现心悸、气促等心血管症状,先去心血管内科。多学科一起看能更快确诊。
现在医学已经有了贫血头晕的分级诊疗体系。轻度贫血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每天吃150g红肉)加上口服铁剂改善;中度以上贫血需要住院查潜在病因;重度贫血可能需要成分输血。所有治疗都要在医生指导下做,自己乱用药可能会掩盖真正的疾病。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调整治疗方案,是改善效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