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前3-6个月,身体其实已经发出了持续的异常信号。可这些信号常常和普通小病的表现差不多,很容易被忽略,耽误了看病的时机。比如没胃口、吃完饭后总觉得胀,可能是慢性胃炎,也可能是早期胃癌在提醒你。
胃癌症状的鉴别要点
早期胃癌患者里,大概70%会有消化功能异常的问题,要注意这几个特点:
- 越来越严重:症状连续超过4周没好,反而一步步加重,吃普通治胃酸的药也没用;
- 伴随危险信号:一直没力气、拉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体重无缘无故掉了5%以上;
- 肚子有特定压痛:上腹部剑突下的位置按下去疼,但摸不到明显的肿块。
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区分开: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也会吃不下,但不会掉体重或拉黑便这些危险症状。
肺癌的隐匿性临床表现
肺癌早期的表现很“会藏”,要留意这几点:
- 咳嗽变样了:一直干咳或者只咳一点黏液痰,超过2周不好,晚上症状更明显;
- 肩膀后背疼:钝钝的持续疼,活动之后更疼,而且说不清楚具体哪里疼;
- 全身变虚:半年内没刻意减肥却瘦了10%以上,还一直发低烧。
要警惕和呼吸道感染的区别:普通感染引起的咳嗽,通常会有黄脓痰、发烧,用了抗感染的药1-2周就能缓解。
需立即就医的警示症状
有下面任何一种情况,一定要在72小时内去专科做检查:
- 咽东西费劲,还觉得胸骨后有东西卡着,一直不好;
- 声音哑了超过3周,脖子上能摸到不疼的肿大淋巴结;
- 不明原因的低烧(37.3-38.5℃)持续10天以上;
- 大便潜血试验连续2次阳性;
- 身上或体内有肿块,不疼但越来越大。
肿瘤筛查实施规范
根据癌症类型和人群特点,推荐这样的检查方案:
癌症类型 | 高危人群特征 | 一级筛查方法 | 二级诊断手段 |
---|---|---|---|
胃癌 | 年龄≥45岁、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得过萎缩性胃炎 | 胃蛋白酶原检测 | 胃镜+病理活检 |
肺癌 | 吸烟指数≥3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长期暴露在PM2.5中 | 低剂量螺旋CT | PET-CT定位穿刺 |
结直肠癌 | 有家族史、得炎症性肠病 | 粪便DNA检测 | 结肠镜检查 |
注:一级筛查每1-2年做一次,二级诊断要在30天内完成。
防癌监测体系建设
建议40岁以上的人建立三级监测体系:
- 基础监测:每年查一次肿瘤标志物(比如CEA、CA19-9等),加上甲状腺和腹部彩超;
- 专项监测:根据家里人的癌症病史,选择做胃肠镜、乳腺钼靶等检查;
- 动态管理:记录好腰臀比(最好小于0.9)、睡眠呼吸暂停的次数(每小时最好少于5次)这些风险指标。
特别提示:防癌体检要选有肿瘤专科资质的医疗机构,别只信某一项检查结果,得结合身体的表现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癌症早期的信号容易和普通疾病混淆,但只要我们多留意症状的变化、定期做针对性筛查,就能早发现、早干预。平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把防癌体检当成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降低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