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成高血压重灾区,这些因素需警惕

热点新闻热点新闻 / 责任编辑:孔祥勇2024-10-23 15:20:19 - 阅读时长5分钟 - 2359字
研究显示医生群体成为高血压高发人群,长时间工作、巨大职业压力等因素导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此外,“白大衣高血压”现象也需引起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和规律服药对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高血压长时间工作职业压力白大衣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规律服药
医生成高血压重灾区,这些因素需警惕

近期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医生竟然成了高血压的重灾区。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医生群体患高血压的风险变大。长时间的工作,如高密度的坐诊、手术、值班等,以及巨大的职业压力,包括临床、学术、医患沟通等方面的压力,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紧密相关。且医生群体存在对自身血压关注度低、患病后服药率不足50%的现象。深入探究医生高血压患病率高的原因,对大众预防高血压意义重大。接下来详细探讨这些因素。

一、长时间工作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长时间工作对身体机能有诸多不良影响,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以医生为例,他们的工作时长往往难以得到合理控制。

1.坐诊时,可能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地为患者看病,期间休息时间不足。

2.手术更是如此,一台复杂手术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在此期间身体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3.值班时,也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精神难以放松。

当身体长时间处于这种高强度工作状态下,身体的应激反应会频繁被触发,体内激素失衡。例如,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高血压。而且过度劳累会使身体疲劳,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血压也更容易出现波动,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所以,合理安排工作时长,让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是维持血压正常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职业压力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

1.临床方面,他们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病症,面临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每个决策都关乎患者健康,这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2.学术上,他们要不断跟进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进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等。

3.医患沟通也是一大压力源,需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处理可能出现的矛盾。

这些压力累积起来,使得医生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使得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导致血压升高。对于这种情况,运动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式。比如慢跑,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释放身体内的压力激素,让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深呼吸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放松技巧。深吸气时,腹部膨胀,横膈膜下降,让更多氧气进入肺部;呼气时,腹部收缩,横膈膜上升,缓慢地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样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缓解压力,防止血压升高。

三、了解“白大衣高血压”现象

“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血压现象。在医生诊室这种特定环境下,患者血压会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却正常。医生虽然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但同样处于医疗环境之中,也可能受到类似影响。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诊室里,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的语气情绪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患者本身对于应激反应的敏感性不同,以及患者与应激相关的压力反应的遗传特性等都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在年轻、女性和非吸烟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异常升高,不能仅凭这一次测量就判定为高血压。应该进一步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家庭环境相对轻松,测量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血压水平;或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可以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血压情况,能够准确判断是否真正患有高血压,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和错误的治疗。

四、强调定期关注自己血压的重要性

血压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的血压能够保证身体各个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如果血压过高,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来泵血,血管壁也会受到更大的压力,长期下去会对心脏、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我们应该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例如,成年人可以每个月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或者自身存在一些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酗酒等,更应该增加测量的频率,每两周或者每周测量一次。这样可以早期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或者进行药物治疗等。

五、高血压患者应重视服药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多种。例如:

1.利尿剂,它可以通过促进肾脏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3.钙通道阻滞剂,它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能自行停药或者换药。因为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规律服药,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导致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知晓高血压的患病与年龄、性别有关

1.从年龄方面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壁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和狭窄,这使得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血压也就更容易升高。在年纪较大的人群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例如,60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2.从性别角度分析,男性患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有关,男性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而这些不良习惯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影响血压的稳定。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应该更加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医生成为高血压的重灾区这一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时间工作、职业压力大、“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对自身血压关注度低、服药不规律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关的患病风险等因素,在医生群体中都有体现,这些因素同样适用于大众。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学会应对压力,正确测量血压,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