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磊患渐冻症艰难抗争,这病为何这么难治愈?
近期,渐冻症患者蔡磊的严重病情及家庭处境引发了社会对渐冻症治疗困境及罕见病科研支持的关注。确诊七年后,他全身肌肉萎缩致四肢瘫痪、脊椎变形,仅能通过眼控仪和AI语音交流,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吞咽功能丧失需流食,日常活动完全依赖辅助设备。尽管身体机能严重退化,他主导的渐冻症药物研发取得突破,可他的基因突变亚型对现有疗法无效。妻子段睿为支持科研辞去高薪工作,家庭面临医疗、经济、亲情的多重危机。
到2025年8月时,蔡磊的身体情况已进入渐冻症晚期。他全身肌肉严重萎缩,得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但仍坚持用眼控仪和外界交流,推进科研工作。具体来说,他的双臂完全无法活动,不能说话,只能靠眼控仪打字,再借助AI语音与家人交流。面部肌肉萎缩导致容貌改变,体重比刚生病时减轻近30斤。脊椎变形影响吞咽和呼吸功能,日常需持续使用呼吸机,洗澡等简单活动需辅助设备完成。2025年5月,他曾因感冒引发呼吸衰竭住进ICU,治疗后情况稳定。但到2025年9月,病情进一步恶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无法操作眼控仪,表情肌失控导致流口水,只能进食少量流食,未来可能需要胃造瘘手术。此时,他的四肢瘫痪,颈部无法活动,生活无法自理。
在渐冻症治疗方面,2025年6月,我国一名43岁患者接受了托夫生注射液腰穿鞘内注射治疗,这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靶向治疗的新突破。此外,医生使用粪菌移植成功延缓了渐冻症患者病程。2025年5月,蔡磊曾用眼控仪和儿子交流围棋,展现出积极心态。2025年2月,蔡磊的四肢已基本失去运动能力,完全依赖眼控技术交流和工作。妻子段睿透露,蔡磊现状很不好,家庭面临巨大压力,儿子刚入读小学,分离加剧了困境。她表示,蔡磊若离世,她会感到孤独,但祝愿他能等到有效药物。
渐冻症是如何一步步“冻住”身体的?
渐冻症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逐渐死亡,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瘫痪,但意识始终清醒,最终因呼吸衰竭离世。从蔡磊的情况看,2019年出现早期肌肉跳动、无力症状,到2025年发展至全身瘫痪,远超平均生存期。早期手部精细动作困难、吞咽初期障碍、体重骤减超5%需警惕;中期呼吸肌无力引发夜间低氧血症,吞咽困难导致反复肺炎风险;晚期依赖呼吸机的患者需严格防控感染。此外,SOD1基因突变占渐冻症病例约2%,蔡磊携带的该亚型对当前靶向疗法无响应。
渐冻症患者家庭如何“闯关”?
在医疗管理方面,患者夜间需持续使用无创呼吸机,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突发感染时需立即转入有ECMO条件的医院;流质饮食要确保每日热量摄入达2000 - 2500kcal,通过鼻饲或胃造瘘管补充,搭配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每2小时翻身避免压疮,使用电动升降床配合悬吊装置辅助清洁。心理上,患者易抑郁,需专业心理咨询介入,家属也需学习哀伤辅导技巧。经济上,年均成本超50万元,民间科研众筹有局限性。现有罕见病医保覆盖不足,社区缺乏专业护理培训。
渐冻症科研有突破,为何还难治愈?
蔡磊团队取得不少成果,包括全球首个万人级渐冻症生物样本库,使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将新药研发周期缩短40%;脑脊液神经丝蛋白检测可提前1 - 2年预测病情进展,指导临床用药窗口期。但基因疗法对SOD1突变患者需定制化方案,临床转化率不足10%。多靶点联合用药中,靶向SMN蛋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组合疗法可能延缓肌肉萎缩。此外,仅病情稳定期患者可参与临床试验,蔡磊已失去受试资格,“渐愈公益基金”年支出超2亿元,需探索多方筹资机制。
怎样为罕见病患者家庭撑起“保护伞”?
在医疗保障上,建议将呼吸机、眼控仪等辅助设备纳入罕见病专项医保,参照“渐冻症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动态调整报销范围;推行“渐冻症专科护士 - 康复师 - 社工”团队随访模式,每季度评估吞咽、呼吸功能。家庭照护方面,社区开设护理工作坊,教授实操技能,认证照护者可获补贴;建立线上互助社群,匹配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危机干预服务。社会参与上,对参与罕见病药物研发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将渐冻症早期症状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地铁站设置“渐冻症急救标识”。 蔡磊的抗争让我们看到渐冻症挑战巨大,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升公众认知刻不容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