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权威发布 > 正文

北京努力解决看病难 看病贵 健康之城一路走来

2009-09-01 11:00:31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转载

  北京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卫生和关注健康。

  在经历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严峻考验后,2008年奥运会,北京以平安、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形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近年来,北京市切实转变卫生工作观念,加快构建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积极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铸就了“健康的奥运”、“健康的北京”。

  奥运会之后,北京留下的不仅是“鸟巢”、“水立方”,还有全民健康的理念、全民健康的行动、全民健康的幸福……

  让“全民医保”阳光照耀每一扇门窗,从制度上落实“得病有保障”

  ——夯实基底:实现医保无缝衔接,率先确立医保全覆盖

  家住朝阳区的郭新萍老人压根儿也没想到,自己一辈子没工作,也能享受到看病报销的待遇。

  那一天,郭新萍老人在去买菜的路上突然晕眩,摔倒在路边。路人将她送进附近的煤炭医院。以往,老人最怕得病,因为吃穿用都靠老伴每月1400元的退休金,这些钱可禁不住一场病!这次住院,因为有了“一老一小”,老人踏实多了:花了1.4万多元,大病医疗保险基金给她报销了近7000元。

  让老百姓竖大拇指的“一老一小”,是北京市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原无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每人每年缴纳300元后,超出1300元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可按60%比例报销,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最高可报销7万元;城镇户口家庭的学生和婴幼儿只需每人每年缴纳50元,其超出650元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可按70%比例报销,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最高可报销17万元。因此,北京市150万城镇户口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和30万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看病可报销。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北京确定了“保基本、全覆盖,先保险、再救助,逐步完善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思路,要求从制度上实现医保全覆盖,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病无所医”的局面。“一老一小”政策出台,北京迈出了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步。

  北京全民医保路线图绘自2001年。这年4月,《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开始实施。随后几年,北京将以个人名义委托存档人员纳入医保,对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进行了规定,出台“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制订大额医疗互助、社会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FDPageBreak}

  到“一老一小”政策出台前,北京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和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已约占到全市城镇户籍人口的75%。剩下25%的医保空白,主要是数字高达近200万的老人、学生、儿童,占到20%。而这部分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保费从何而来?

  “重要的是设计一套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医保模式。”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说,以人为本,以公共财政为筹资主体建立弱势群体保障制度,这是制定“一老一小”政策的核心理念。

  为让更多“一老一小”得到更大实惠,一个个条款作了调整和完善:人群扩大了,一些非北京市户口的学生,包括父母一方有北京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等也可自愿选择参保;医保范围扩大了,孩子的医保不仅可以享受职工医保的保障范围,同时还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又解决了46种先天性疾病,增加了40种药品和90个诊疗项目……

  紧随“一老一小”政策之后,北京又于去年出台政策,规定全市47万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可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一年内累计最高报销达7万元,补上了北京医保最后一个5%的“缺口”。

  如果说,北京对城镇居民医保的完善属于“补缺”的话,那么,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则是基于城乡统筹要求的“扩面”。

  2003年,北京市建立新农合以来,由于筹资水平不高,2006年人均筹资仅130元,还只报销大病且报付率比较低。一些农民“小病拖、大病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有发生。有鉴于此,北京于2007年建立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决定至2010年,财政为参合农民每年增加补贴100元,2010年将达到520元。这意味着,到2010年,参加新农合的农民门诊看病平均可以报销40%,住院费用可以报65%,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目前,北京城镇职工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有公费医疗制度,老人和孩子及劳动年龄内无业人员有大病医疗保险,农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率先确立医保制度全覆盖。

  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突破难点:抓住社区卫生“牛鼻子”,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前一晚就到医院排队挂号,门诊等候时间长,住院床位紧张;病小处方大,检查一项接一项,花费超支……“看病难、看病贵”在北京许多大医院都一定程度地存在。

  北京在深入调研后发现,长期以来,医疗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社区卫生资源短缺,造成社区卫生这个“末梢神经”萎缩、大医院这个“主动脉”梗阻。在欧美发达国家,80%患者看病在社区,20%去大医院;而在北京,比例正好相反。

${FDPageBreak}

  经科学论证,2005年12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决定把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卫生改革突破口,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吃过午饭,年过七旬的潘祖成下了楼,散步几分钟就到了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街南社区站。“如今在社区看病检查,至少有3个好处:方便,熟悉,还省钱。”潘祖成说,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得定期检查、吃药、打针,社区卫生站常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一年下来医药费节省了1/4。

  在广大市民尝到甜头儿的后面,是北京卫生体制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规划之变。按照城镇、远郊平原和山区居民分别出行15、20、30分钟之内可及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科学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并配置服务人员。至去年底,已建设完成28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01个卫生服务站,2万多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已到位,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体制之变。全市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上交财政专户,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待遇由财政保障,让社区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质。同时,对328个品种1044个品规社区常用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

  服务模式之变。社区卫生服务不是“坐堂待诊”,而是送医上门,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六位一体”服务。

  人才管理之变。针对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即“下来一批”,组织动员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生每人每年下社区服务一定天数;“回来一批”,组建退休专家志愿团到社区服务;“进来一批”,招聘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尤其是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出来一批”,对现有社区医生进行培训,2010年全部持证上岗。

  城乡统筹之变。在每个远郊区县选择一家二级医疗机构进行扩容改造升级,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按照村卫生室最高4万元、健康工作室最高2万元标准改善村镇两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装备;零差率药品进入村卫生室,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便宜药;政府为全市5500余名乡村医生按月每人发放800元补贴……

  在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改革的同时,北京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医院管理,方便群众就医:实施“一单通”,全市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之间实行临床生化、临床血液、临床免疫三个专业31项检验结果通用互认;落实预约挂号、周末门诊、专家错峰出诊等便民举措,完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绿色通道;建立全市医疗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将所有公立医院使用药品全部纳入政府采购,实现药品同一价格……下一步,北京计划将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划分为公益性、准经营性、经营性三类,逐步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最终建立现代医院制度。

  让社区看得了病,农民看得起病,大医院看得上病,北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见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统计显示,2008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接诊患者2708万人次,日均接诊10.8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350%,占全市日均门(急)诊总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不到8%提高到2008年的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次均门诊药品费用从2006年的92元下降到2008年的83元,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价格比大医院同种药品价格低23%,一年为群众让利4.26亿元左右。

${FDPageBreak}

  一个人的健康是自己的财富,而一个民族的健康则是国家的财富

  ——前移重心:转变观念办“大卫生”,推动“全民健康”建设

  从今年6月1日起,凡居住在北京市且具有北京市户籍的0—6岁学前儿童,进行定期健康体检时,都可享受免费服务。这是北京建设健康城市的又一项具体举措。

  北京市切实转变卫生工作理念,将工作重心由重后端治疗向重前端预防和公共卫生转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并重,从源头上降低疾病风险,保障市民“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

  借助奥运机遇,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启动了“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展开了一场全民共同参与的健康保卫战。

  一份普普通通的健康礼包,开启了崇文区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胡劼大妈的健康生活。去年初,胡大妈收到了一个邮包,落款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里面有《首都市民预防传染病手册》、《首都市民健康膳食指南》等。她从中取出体重指数速查卡一查,发现自己超重了。胡大妈认真管住嘴、放开腿,半年下来,离理想体重越来越近,精神也越来越好,被评上了全市健康之星。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表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防”重于“治”。全民健康活动悄悄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不仅保障了“健康奥运”,也为持久的“健康北京”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政府向500多万个家庭发放健康礼包。从此,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多了“小三件”:小盐勺、限量油壶、体重指数速查卡,千家万户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实践者与受益者;

  实施《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在过去创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禁烟场所。现在,连以前烟雾弥漫的餐馆也有了专门吸烟区;

  今年,北京启动“镶上牙齿,摘下眼镜,控制血压,调整体重”主题健康活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保护牙齿,呵护视力,敦促“大腹便便”者瘦腰……

  “政府主导、预防为主,少花钱、办大事,少得病、不得病,提高生命健康质量”,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在对已患病人群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健康人群以预防为主,对亚健康人群以控制为主。在将国家规定的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全部纳入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北京把15岁以下儿童水痘疫苗纳入应急接种范围,成为全国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最多、可预防疾病最广的地区。自2007年秋季开始,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将免疫规划人群由儿童推广到老人,对60岁以上老人实施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对在校中小学生减免50%费用。

  去年,北京又启动了妇女乳腺癌子宫颈癌免费筛查,并对农民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等常见慢性病免费筛查,把更多的“健康杀手”扼杀在萌芽之中。同时,全面推广农民健康教育,2008年全市农村地区开展了1098场健康知识讲座,2009年此项工作已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北京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已建立起灵敏高效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可实行每日24小时不间断疫情监控,全市667家一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

  对北京市民来说,更大的健康防护网络是遍布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如同自家成员一般的“片儿医”。至去年底,北京已建立了2443个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片儿医”,覆盖458万个家庭,覆盖率达到96.8%。他们就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不光是看病,更重要的是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

  日前,北京通过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为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健康绘就了美好的蓝图与实现的途径。一届“平安奥运、健康奥运”已渐渐远去,一座“平安北京、健康北京”将永远伴随我们的幸福生活。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责任编辑:温小军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深圳出台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喝酒有哪些危害?

有很多未成年人学习大人的行为,以喝酒的方式来解忧愁,然而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由于未成年人各项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喝酒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详细>>

首站广州!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携手广州妇儿中心 举办妇女儿童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

3月22日至24日2018自然学术会议妇女儿童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30多位妇产科、生殖医学和儿科的国际顶尖专家出席盛会并发表主……详细>>

[7.5]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足部护理你做到位了吗?

足部是你的第二心脏,这样的形容用于双脚也不为过,只是相比每天露在外面的手,轻易不示人的双脚,只在关键时刻向亲密爱人展露。无论为人为己,脚……详细>>

重磅•西普发布 | 2020“健康中国•品牌榜”榜单出炉,可瑞达、可威、片仔癀等11个品牌入选最具临床价值榜!

8月14日,2020西普金奖颁奖盛典在西普会上隆重举行,2020“健康中国•品牌榜”系列榜单盛大发布。162个品牌(含锐榜)荣获西普金奖……详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居家护理讲座

主讲人: 张红 护理师详细>>

  • 叶金辉

  • 石敏

  • 唐之雅

  • 马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