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Transient neonatal neutropaenia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KA8D

关键词

索引词Transient neonatal neutropaenia、暂时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的短暂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缩写TNN、新生儿暂减
别名新生儿短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减少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胎儿或新生儿脓毒症

暂时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暂时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Transient neonatal neutropenia)是指在新生儿期出现的一种短期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同年龄正常范围的情况。足月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下限通常为2.5×10^9/L(2500/mm³),此后随日龄增长逐渐降低;早产儿的标准可能更低。该状态通常是暂时性的,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病因学特征

  1. 骨髓生成不足

    • 胎盘功能不全: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期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影响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与成熟。
    • 先天性病毒感染:某些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可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若合并低氧血症或全身炎症反应,可能进一步加重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
  2. 白细胞过度消耗

    • 严重细菌感染: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尽管早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但在严重感染或骨髓储备不足(如早产儿)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因过度消耗而继发性减少。
  3. 母体抗体转移

    • 母体产生的针对胎儿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的同种抗体(如抗HNA-1a/1b)经胎盘转移至胎儿,导致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免疫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破坏。此类型常见于同种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理机制

  1. 骨髓抑制:胎盘功能不全或病毒感染可直接损害中性粒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导致骨髓输出量减少。

  2. 免疫介导的破坏:母源性抗体与新生儿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加速清除,造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

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轻症患儿可无症状。感染风险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持续时间相关,严重减少(ANC<0.5×10^9/L)时易发生细菌感染(如脐炎、肺炎等)。
    • 皮肤黏膜出血点并非本病直接表现,若出现需排查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暂时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机制涉及骨髓生成障碍、免疫破坏及过度消耗等多因素。准确识别其病因对指导临床管理及预防感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