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下疳Chancroid

更新时间:2025-06-18 19:06:01
编码1A90

关键词

索引词Chancroid、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所致腹股沟淋巴结炎、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结肠感染、软下疳淋巴结炎
同义词Bubo due to Haemophilus ducreyi、Soft chancre、Ulcus molle
缩写SG
别名软性溃疡、软性下疳、软疮、杜克雷病、杜克雷氏病、杜克雷杆菌病

软下疳(1A90)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或淋巴结脓液培养分离出杜克雷嗜血杆菌(需使用特殊培养基,如巧克力琼脂)。
      • PCR检测检出杜克雷嗜血杆菌特异性核酸序列(如16S rRNA基因或hgpA基因)。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单发或多发疼痛性生殖器溃疡(基底柔软,边缘不规则,伴灰黄色脓性分泌物)。
      • 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或化脓(约50%病例)。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2-10天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无保护性接触或多性伴侣)。
  3. 排除性诊断

    • 需排除梅毒(暗视野镜检阴性、RPR/TPPA阴性)和生殖器疱疹(HSV PCR阴性)。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辅助检查分层架构 │
    ├──────────────┬──────────────┤
    │ 病原学检查 │ 鉴别诊断检查 │
    │ 1. 涂片镜检 │ 1. 梅毒血清学检测 │
    │ 2. 细菌培养 │ 2. HSV PCR检测 │
    │ 3. PCR检测 │ 3. HIV筛查 │
    ├──────────────┼──────────────┤
    │ 影像学检查 │ 病理学检查 │
    │ 1. 超声(淋巴结评估)│ 1. 溃疡组织活检 │
    └──────────────┴──────────────┘

  2. 判断逻辑

    • 涂片镜检(Gram染色):
      • 阳性标准:发现革兰阴性短杆菌呈“鱼群样”排列,敏感性约50%。
      • 局限性:无法区分共生菌,需结合培养/PCR确认。
    • 细菌培养
      • 培养基要求:需添加5%兔血或人血的巧克力琼脂,培养温度33-35℃,CO₂环境。
      • 判读:菌落呈灰白色、半透明、直径1-2mm,48小时可见生长。
    • PCR检测
      • 优先推荐:对生殖器溃疡标本直接检测,敏感性>90%,可早期诊断。
    • 超声检查
      • 意义:评估腹股沟淋巴结脓肿范围(脓腔直径>2cm需切开引流)。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涂片镜检阳性

    • 提示杜克雷嗜血杆菌可能,但需排除其他革兰阴性菌污染(如变形杆菌)。
  2. 细菌培养阳性

    • 确诊依据,但敏感性受标本采集质量影响(溃疡基底分泌物优于边缘)。
  3. PCR阳性

    • 特异性>98%,适用于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
  4. 梅毒血清学阳性

    • 需警惕混合感染(约10%-15%软下疳患者合并梅毒),需追加暗视野镜检。
  5. HIV抗体阳性

    • 软下疳患者HIV感染风险增加3-5倍,需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抗生素疗程)。
  6. 组织病理学特征

    • 典型三层带结构(浅层坏死、中层血管增生、深层淋巴细胞浸润):支持诊断,但非特异性。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病原学证据(培养或PCR),结合疼痛性溃疡+淋巴结肿大典型三联征。
  • 鉴别诊断必须覆盖梅毒、疱疹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动态解读:涂片初筛→PCR确诊→血清学排除混合感染。

参考文献

  1. WHO《性传播感染管理指南》(2023年)
  2. 《欧洲软下疳诊疗指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 2024)
  3. CDC《性病实验室检测指南》(2023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