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阿拉芬酰胺Tenofovir alafenamide
编码XM06Z6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来源与性状
替诺福韦-阿拉芬酰胺(TAF)是替诺福韦的前体药物,通过结构修饰形成丙氨酸酯,具有更高的细胞内生物利用度。其化学特性使其在肝脏中高效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靶向抑制病毒复制。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需医生处方使用,但因无成瘾性或特殊毒性,未被列入麻醉、精神类或医疗用毒性药品管制范畴。 - 临床价值
首选药(F)。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及HIV-1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TAF在疗效与安全性平衡方面优于传统剂型(如替诺福韦酯),尤其显著降低肾脏和骨骼毒性风险,成为指南推荐的核心治疗方案。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慢性乙型肝炎(CHB)
- 抑制HBV DNA复制,实现病毒学应答(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
- 适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需长期用药以延缓肝纤维化及肝癌进展。
- HIV-1感染
- 联合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恩曲他滨、比克替拉韦)组成复方制剂(如必妥维),通过阻断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抑制HIV复制。
- 适用于初治及经治患者的维持治疗,对耐药屏障较高。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常见:头痛、腹泻、恶心(发生率<10%);
- 罕见但严重:乳酸酸中毒、肝脂肪变性(需监测肝功能);
- 长期风险:虽较替诺福韦酯更安全,仍需定期评估肾功能(肌酐、尿蛋白)及骨密度。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对TAF或制剂成分过敏者;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30 mL/min)需调整剂量或禁用;
- 相对禁忌:妊娠期需权衡利弊(动物实验显示低风险,但人类数据有限);哺乳期不建议使用(药物可能分泌至乳汁)。
重要提示
替诺福韦-阿拉芬酰胺需严格遵循医嘱剂量及疗程,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以确保疗效并早期识别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临床药理学研究、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HIV抗病毒治疗国际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