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阔肌肌腱Latissimus dorsi tendo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8467

核心定义

背阔肌肌腱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背阔肌肌腱位于下背部深层,起自第7颈椎至第12胸椎(或更低)的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以及髂嵴后上部,最终止于肱骨小结节和小结节嵴。
  • 重要毗邻
    • 前方:与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及肋间肌相邻。
    • 后方:贴近胸腰筋膜和肋骨下缘。
    • 神经血管:胸长神经(C6-C8)在其深面走行。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背部肌群,具体为上肢带肌的背下群。
  • 功能
    • 作为背阔肌的末端结构,将肌肉力量传递至肱骨。
    • 协助肩关节的内收、旋内(内旋)和伸展(如手臂向后下方发力)。
3. 组织结构
  • 肌腱组成
    • 由背阔肌肌腹逐渐过渡为扁厚的腱膜结构,肌纤维方向从斜向外下转为垂直。
    • 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质地致密,无收缩功能。
  • 附着点
    • 起点:胸腰椎棘突(T7-L5)、骶骨、髂嵴。
    • 止点:肱骨小结节及小结节嵴。
4. 功能与作用
  • 主要功能
    • 力量传递:将背阔肌的收缩力高效传导至上肢。
    • 稳定性:在运动中维持肩关节的稳定。
  • 协同作用
    • 与胸大肌、三角肌后束共同完成肩关节的复合动作(如引体向上)。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背阔肌肌腱炎:因反复内收、内旋动作(如游泳、网球)导致肌腱炎症,表现为肩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
    • 肌腱撕裂:剧烈外力(如跌倒时手臂过度外展)可致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需手术修复。
    • 粘连或钙化: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肌腱纤维化或钙盐沉积。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局部注射类固醇、物理治疗(超声波、电刺激)。
    • 手术治疗:肌腱修复术或松解术(适用于严重撕裂或钙化)。
  • 康复要点
    • 急性期避免肩关节过度活动。
    • 恢复期进行渐进式力量训练(如弹力带内收练习)。
6. 常见误区
  • 误区:认为背阔肌仅参与上肢运动。
    纠正:背阔肌还可通过牵拉躯干向已固定的上肢靠近(如引体向上时拉起躯干),并辅助呼气(通过肋骨固定)。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图谱(Netter’s Atlas of Human Anatomy):背阔肌肌腱的解剖路径与功能描述。
  2.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肌腱损伤的分类及手术修复方法。
  3. 肌肉骨骼系统病理学(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肌腱炎的病理机制与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