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吡溴铵Benzpyrinium bromid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0000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季铵盐类胆碱酯酶抑制剂)。

- 来源与性状

  • 来源:化学合成(苄基吡啶季铵盐衍生物)。
  •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及乙醇,具有强烈吸湿性。水溶液呈中性,遇光易分解。
  • 历史:1940年代研发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曾用于治疗术后尿潴留、肌无力等,因副作用显著及新药替代,已退出主流临床。

- 管理级别

  • 级别:非管制处方药(Rx-G)。
  • 原因
    1. 无成瘾性,不符合麻醉/精神药品定义。
    2. 治疗剂量下毒性可控(非医疗用毒性药品)。
    3. 全球主要药监机构(如FDA、EMA)未将其纳入特殊管制目录。

- 临床价值

  • 分类:历史药物-自然淘汰药(H2)。
  • 原因
    1. 疗效局限:作用时间短(约30分钟),需频繁给药。
    2. 副作用突出:胆碱能危象风险高(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
    3. 被替代:新斯的明(Neostigmine)等长效、选择性更高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成为临床首选。
    4. 无现行药典收载,主要国家已无上市制剂。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术后/神经源性尿潴留:通过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排尿(文献: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 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短暂改善肌力(因作用短暂,仅作临时替代方案)。
  • 逆转非去极化肌松药效应:拮抗筒箭毒碱类肌松药(效力弱于新斯的明)。
  • 肠麻痹:刺激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因全身副作用受限)。

:上述应用均属历史用法,现代临床已被更安全药物替代。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1. 胆碱能危象:过量导致流涎、呕吐、腹泻、瞳孔缩小、心动过缓。
  2. 呼吸系统:支气管痉挛(哮喘患者可致命)。
  3. 心血管: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心脏停搏(高剂量)。
  4. 其他:出汗、肌束震颤、视物模糊。

- 禁忌与风险

  1. 绝对禁忌
    • 机械性尿路/肠梗阻
    • 未控制的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 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2. 相对禁忌
    • 消化性溃疡(刺激胃酸分泌)
    • 甲状腺功能亢进(加重胆碱能敏感)
    • 帕金森病(可能加重震颤)
  3. 药物相互作用
    • 其他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 毒性叠加
    • 受体阻滞剂、奎尼丁 → 加重心动过缓
    • 琥珀胆碱 → 延长肌松作用

- 注意事项

  1. 严格剂量控制:治疗窗窄,过量易致毒性反应。
  2. 给药途径:仅限皮下/肌内注射(口服吸收差且不规则)。
  3. 监测需求:用药期间需心电监护及备阿托品(拮抗剂)。
  4. 特殊人群
    • 孕妇(C类风险):潜在致畸性,仅限必需时使用。
    • 哺乳期:安全性未确证。

医疗建议强调:苄吡溴铵已非临床常规用药,其使用需由专科医生评估风险获益比,并严格在监护下进行。


参考文献

  1. 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 (38th ed.). Pharmaceutical Press. - 药理分类、剂量、禁忌证依据
  2. Gilman AG, et al.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th ed.). McGraw-Hill. - 作用机制、历史应用数据
  3. FDA Orange Book: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Evaluations. - 管制状态确认
  4. Ellenhorn MJ. Ellenhorn's Medical Toxicology (2nd ed.). Williams & Wilkins. - 毒性反应及解毒方案
  5. WHO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2023). - 未列入目录佐证临床淘汰状态

(所有信息均基于权威药理学文献及监管机构公开数据,无推理或非专业来源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