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胃解剖结构改变Acquired anatomical alterations of the stomach
编码DA40
子码范围DA40.0 - DA40.Z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anatomical alterations of the stomach
缩写获得性胃结构变化、后天性胃解剖变异
别名胃解剖结构的后天改变、胃结构后天性变异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7MC7 胃
XA56K7胃底XA4EC5幽门窦XA6P89胃幽门XA7UE1胃体XA4ML9胃小弯XA7WQ5胃大弯XA2828胃贲门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获得性胃解剖结构改变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获得性胃解剖结构改变是指因外伤、手术、疾病或医源性因素导致胃形态学上的继发性变化,排除先天性起源。此类别包括但不限于胃扭转、胃出口梗阻、胃瘘、胃下垂、胃憩室等。这些改变可影响胃的储存、混合及排空功能,引发相应临床症状。
病因学特征
-
外伤与手术史:
- 外科干预(如胃部分切除术)是主要诱因之一。
- 腹部严重创伤可能直接破坏胃壁结构或周围支撑组织。
-
疾病相关因素:
-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胃溃疡反复愈合)可导致局部瘢痕收缩变形。
- 肿瘤浸润(如胃癌)可能压迫或侵蚀胃壁,造成结构扭曲。
- 邻近器官病变(如胰腺炎纤维化)可通过牵拉作用间接改变胃形态。
-
其他潜在诱因:
- 长期腹内压增高(如肥胖、妊娠)可能加剧胃下垂。
- 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如韧带松弛)可削弱胃固定结构。
病理机制
-
机械性梗阻:
- 胃出口梗阻(DA40.0)多由幽门狭窄或粘连引起,导致胃排空延迟及呕吐。
-
解剖位置异常:
- 胃扭转(DA40.2)可造成胃轴向旋转,伴随血管受压风险,严重时引发缺血。
-
支持结构失效:
- 胃下垂(DA40.5)因胃韧带松弛致胃体过度下移,常伴功能性消化不良。
-
异常连通形成:
- 胃瘘(DA40.1)多源于术后吻合口漏或穿透性溃疡,形成胃与周围器官的病理性通道。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动力障碍相关症状: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呕吐。
- 疼痛:与病变类型相关,如扭转时突发剧痛,慢性梗阻呈持续性隐痛。
- 继发改变:长期呕吐可致电解质紊乱,胃瘘可能伴消化道内容物异常排出。
- 体征差异:胃扭转可出现“Borchardt三联征”,胃下垂者立位触诊可及胃下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获得性胃解剖结构改变是一类复杂的病症集合,其背后的原因多样且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检发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