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Gastroptosis
编码DA40.5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ptosis、胃下垂
同义词stomach ptosis、stomach procidentia
缩写GP
别名胃下移、胃下垂症、胃位置异常下降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胃下垂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胃下垂是指胃的解剖位置低于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临床诊断。在站立位时,胃小弯角切迹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即可判定。此现象多与膈肌支撑力减弱、内脏韧带松弛或腹壁肌肉张力低下相关,但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病因学特征
-
解剖结构因素:
- 膈肌功能减弱:膈肌收缩力下降可降低对胃的悬吊作用。
- 韧带松弛:肝胃韧带与胃肠韧带弹性减退是主要解剖学基础。
- 腹壁肌群薄弱:长期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或腹部手术史导致的腹内压维持不足。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体型相关性:瘦长体型(无力型体质)因腹腔容积与肌张力不匹配,发病率显著增高。
- 慢性消耗状态:重度消瘦、神经性厌食等导致腹膜后脂肪垫减少,胃固定结构失去支撑。
- 特殊生理阶段:多次妊娠(尤其产后恢复不良)或短期内体重急剧下降为高危因素。
病理机制
-
机械性功能障碍:
- 胃体过度下垂可延长胃内容物转运时间,但胃排空功能通常代偿性保留。
- 重度下垂可能牵拉血管神经束,引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与痛觉敏感化。
-
继发性功能紊乱:
- 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受损可导致餐后饱胀、早饱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 内脏高敏感状态可能加重主观不适感,与客观解剖位置改变程度未必完全一致。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体位依赖性腹胀:直立位加重,膝胸位可部分缓解。
- 非特异性上腹不适:钝痛或牵拉感,与进食量正相关。
- 消化功能紊乱:以早饱、嗳气为主,罕见呕吐或营养吸收障碍。
- 伴随症状:偶见直立性低血压(与自主神经反射相关),但需排除其他病因。
参考文献:《现代医学》、《中华消化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