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Cholelithia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0:55:14
编码DC11
子码范围DC11.0 - DC11.Z

关键词

索引词Cholelithiasis
缩写胆石症、胆结石
别名胆石、胆结石症、胆石性嵌塞、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

胆石症(DC11)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右上腹疼痛(胆绞痛)
    • 突发性剧烈疼痛,常发生于饱餐或高脂饮食后,持续15-30分钟,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发生率:70%-90%)。
    • 约20%患者首次表现为急性胆绞痛(《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 恶心与呕吐
    • 伴随胆绞痛出现,发生率约60%-80%(《中华外科杂志》)。
  3. 消化不良
    • 腹胀、嗳气、脂肪泻(因胆汁分泌不足),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发生率:50%-70%)。

非典型症状

  1. 无症状阶段
    • 约80%胆囊结石患者长期无症状(“静止性结石”),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现代消化病学》)。
  2. 黄疸
    • 胆总管结石导致胆汁淤积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发生率:10%-30%,与梗阻程度相关)。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右上腹压痛
    • 胆囊区(Murphy征阳性)提示急性胆囊炎(发生率:40%-60%)。
  2. 发热与寒战
    • 合并胆管炎或胆囊炎时体温升高(>38.5℃),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发生率:30%-50%)。
  3. 黄疸体征
    •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尿色深黄,粪便呈陶土色(完全性胆道梗阻时发生率:20%-40%)。

并发症相关体征

  1. 急性胰腺炎
    • 胆源性胰腺炎表现为中上腹剧痛、血淀粉酶升高(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40%)。
  2. 胆囊坏疽或穿孔
    • 持续性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发生率:5%-10%,多见于老年患者)。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发生率:50%-70%,胆管炎时>20×10⁹/L)。
    • 肝功能异常: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发生率:30%-50%)。
    • 血淀粉酶升高:合并胰腺炎时显著升高(发生率:15%-25%)。
  2.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胆囊或胆管内强回声伴声影,胆囊壁增厚(检出率>90%,为首选方法)。
    • CT/MRCP
      • 明确结石位置及胆道解剖,对胆总管结石敏感性达85%-95%。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同时可行取石治疗(阳性率>90%)。

参考文献

  • 《中华外科杂志》:胆石症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无症状胆结石的自然病程研究。
  • 《现代消化病学》:胆石症影像学诊断指南(2023版)。

注:临床表现因结石类型(胆固醇/胆色素)、位置(胆囊/胆管)及并发症而异。老年、肥胖及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重症并发症(如胆囊坏疽、脓毒症)。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超声筛查,无症状结石需个体化评估干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