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Spondylometaphyseal dysplasia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LD24.4

关键词

索引词Spondylometaphyseal dysplasias、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Kozlowski型、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角骨折”型、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Schmidt型、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伴重度膝外翻、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轴性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Golden型、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伴联合免疫缺陷、Roifman-Melamed综合征、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前臂屈曲-面部畸形、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A4型、细肢性侏儒症,Fryns型
缩写SMD

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 (Spondylometaphyseal Dysplasia, SMD)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通过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到已知与SMD相关的特定基因突变,如COL2A1SLC26A2等。
    • 典型影像学表现:X线或MRI显示典型的椎体和长骨干骺端异常,包括椎体前缘呈“舌状”突出、腰椎侧弯/后凸畸形以及下肢骨干骺端轮廓模糊不清。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身高矮小:患者身高显著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尤其躯干长度较短更为明显。
      • 骨骼畸形:脊柱侧弯/后凸、O型腿(外翻膝)、扁平足等。
      • 活动受限:由于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肌肉力量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容易疲劳等问题。
    • 家族史: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背景。
    • 非典型症状
      • 下肢麻木感。
      • 跛行状态。
    • 非典型体征
      • 脊柱侧凸。
      • 局部肌肉萎缩。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基因检测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身高矮小+骨骼畸形+活动受限)。
      • 典型影像学表现(X线或MRI显示椎体和干骺端异常)。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判断逻辑:观察椎体前缘呈“舌状”突出、腰椎侧弯/后凸畸形以及下肢骨干骺端轮廓模糊不清。这些特征是SMD的典型表现。
    • MRI
      • 判断逻辑:评估脊髓受压情况及其他潜在并发症风险。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和脊髓结构信息,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2. 临床鉴别检查

    • 骨密度测量
      • 异常意义:骨密度降低可能提示代谢性骨病或其他骨骼疾病,但SMD患者的骨密度通常正常。
    • 关节功能评估
      • 异常意义: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发现活动受限和肌肉无力,有助于确认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
  3. 遗传咨询与家族史调查

    • 判断逻辑:了解家族中有无类似病例,进行遗传咨询,明确遗传模式和致病基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基因检测

    • 特定基因突变阳性:直接确诊不同亚型的SMD。例如,COL2A1突变与SEDAGHATIAN型SMD相关,SLC26A2突变与Schmidt型SMD相关。
  2. 血生化检查

    • 血钙、磷水平正常:有助于排除佝偻病等其他代谢性骨病。SMD患者的血钙、磷水平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3. 血液常规检查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排除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SMD患者的血液常规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4. 尿液检查

    • 尿钙、磷排泄正常:进一步排除代谢性骨病。SMD患者的尿液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5. 骨代谢标志物

    • 碱性磷酸酶(ALP)轻度升高:反映骨代谢活跃,但不是特异性指标。SMD患者的ALP水平可能轻度升高,但不具有诊断价值。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基因检测和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典型症状及家族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X线和MRI)和临床评估(骨密度测量、关节功能评估)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基因检测)。

权威依据:国际骨骼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Skeletal Dysplasia Registry)指南、《遗传性骨骼疾病》(Inherited Bone Diseases)等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