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房室瓣或房室间隔异常Congenital anomaly of an atrioventricular valve or atrioventricular septum
编码LA87
子码范围LA87.0 - LA87.Z
关键词
索引词Congenital anomaly of an atrioventricular valve or atrioventricular septum
同义词common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common atrioventricular canal、共同房室交界处、共同房室管
缩写AVSD、AVC
别名共同房室交接处、心内膜垫缺损、房室管畸形、房室间隔缺损、房室瓣膜畸形
先天性房室瓣或房室间隔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超声心动图确诊:
- 明确显示房室间隔缺损(原发孔型或完全型)、房室瓣形态异常(如二尖瓣前叶裂、三尖瓣隔叶发育不良)。
- 彩色多普勒证实房室瓣反流或心腔内分流(左向右或双向分流)。
- 手术或尸检证据:直接观察到房室瓣或间隔的解剖结构异常。
- 超声心动图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婴儿期喂养困难、多汗、呼吸急促;儿童期活动耐力下降、生长迟缓。
- 听诊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反流或室缺分流)或舒张期杂音(三尖瓣血流量增加)。
- 影像学特征:
- 胸部X线显示肺血增多、心脏扩大(右心室和左心房为主)。
- 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电轴左偏(原发孔型缺损)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仅依赖临床和影像学支持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症状(呼吸困难+生长迟缓)。
- 超声心动图提示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或显著分流。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一级检查:
-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首选无创检查,评估缺损位置、大小及瓣膜形态。
- 二级检查: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用于肥胖或声窗差的患者,提高分辨率。
- 心脏MRI:精确测量心室容积和分流量,评估合并复杂畸形(如共同房室瓣)。
- 三级检查:
- 心导管检查:测量肺血管阻力及分流量,指导手术决策。
- 一级检查:
-
判断逻辑:
- 超声心动图:
-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显示房间隔下部缺失,二尖瓣前叶裂。
-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单一房室瓣横跨左右心室,伴大型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
- 心导管检查:
- 肺循环/体循环血流比(Qp/Qs)>1.5提示显著左向右分流。
- 肺血管阻力(PVR)>6 Wood单位提示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
- 超声心动图: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超声心动图:
- 房室瓣反流中-重度(反流面积≥30%):需手术干预。
- 心室水平双向分流:提示进展至艾森门格综合征,预后不良。
-
心电图:
- 电轴左偏(-30°~-90°):提示原发孔型缺损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 PR间期延长:反映房室传导系统发育异常。
-
胸部X线:
- 心胸比>0.6:提示心脏显著扩大,需警惕心力衰竭。
- 肺动脉段突出:反映长期肺血增多导致的肺动脉扩张。
-
血液检查:
- BNP升高(>400 pg/ml):提示心力衰竭失代偿。
- 红细胞增多(Hb>16 g/dl):见于艾森门格综合征的慢性缺氧代偿。
四、总结
- 诊断核心: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基石,需重点关注房室瓣形态及分流方向。
- 辅助检查分层:从无创影像到有创导管检查,逐步评估解剖和血流动力学异常。
- 实验室预警指标:BNP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判断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第12版)
- 美国心脏协会(AHA)《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指南》
-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