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肌是我们每天用得最多的肌肉群之一,光吃饭、说话就得做上千次开合动作。要是吃完东西脸颊发酸、长时间说话后咬肌发紧,或者下巴一直隐隐作痛,可能是咀嚼肌累着了——这些情况往往和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还有一些不好的小习惯有关。
一、咀嚼肌劳损的三个常见原因
- 老吃硬东西
长期啃带壳坚果、嚼韧性大的肉,单侧或两边的咀嚼肌得一直用力,收缩强度是正常情况的2-3倍,时间长了肯定超负荷。 - 长期说话的职业
老师、客服这类得长时间说话的人,下巴其实一直在微微动,咀嚼肌跟着断断续续收缩,发声和下巴运动一起发力,肌肉代谢负担就重了。 - 睡觉磨牙
12%-15%的成年人睡觉会磨牙,这时候肌肉的压力是清醒时咀嚼的2倍,相当于一晚上都在做面部肌肉的抗阻训练,悄悄就把肌肉累坏了。
二、分阶段慢慢养回来
急性期(头3天)
用改良的“休息+冷敷+轻护+调姿势”方法:别吃硬的,让肌肉歇会儿;每次冷敷15分钟,隔2小时敷一次;别老碰酸痛的地方;下巴保持自然闭合的状态,别较劲。
亚急性期(3天后)
- 先热敷再按摩: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15分钟,然后顺着肌肉纹理轻轻按,帮肌肉放松;
- 物理治疗:可以试试超声波、低频电刺激这类方法,促进恢复;
- 动一动:做下巴关节的活动度训练,还有放松对抗肌肉的练习,慢慢恢复功能。
三、五个方法防复发
- 饮食遵循“3S”原则
食物切小块(Size)、选软一点的吃(Softness)、每口嚼15-20次(Slow),别让肌肉一下子用太大力。 - 职业人士记得歇嘴
话务员、老师这类长期说话的,每45分钟歇一次:含点温水,让下巴放松10秒,重复3次算一组,给肌肉“喘口气”的时间。 - 睡觉磨牙要防护
怀疑自己睡觉磨牙的,先去做个多导睡眠监测,根据结果用定制的咬合垫,规范用的话能让牙齿磨损少60%-70%,也能减轻肌肉压力。 - 每天做肌肉放松训练
试试“门齿轻接触法”:舌尖轻轻抵在上颚前牙的内侧,上下牙留0.5cm的缝,保持5分钟,能降低肌肉的紧张感。 - 定期检查咀嚼肌
每季度自己摸一摸:用拇指在耳垂前面、下巴角上方慢慢按,要是有明显的痛点或者疼得往旁边放射,赶紧去看医生。
四、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要是出现以下情况,别拖着,尽快找医生:
——疼了超过2周还越来越重;
——张嘴越来越小,连35mm都不到(差不多自己食指和中指并拢的宽度);
——下巴关节响或者有摩擦的声音;
——一边脸的肌肉比另一边鼓;
——还跟着一直头疼或者耳朵不舒服。
其实咀嚼肌的健康得放进日常里护着,试试“20-20护肌法则”:每做20分钟说话或者咀嚼的事,就慢慢咽20次,让肌肉松一松。健康的咀嚼系统不光能好好吃饭,还能维持脸的形状、保证说话清楚,可得好好爱护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