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就像牙齿里埋着颗定时炸弹——慢性蛀牙的破坏就像一场悄悄进行的“牙齿腐蚀战”。当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的小斑点时(这是牙釉质——牙齿最外层的“保护层”——开始被腐蚀的信号),这场“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变形链球菌这类细菌会在牙面上形成一层“细菌膜”,不断分解食物里的糖产生酸,这些看不见的“腐蚀小能手”每天都在啃食牙齿的“保护层”。
等蛀牙挖到牙本质层(牙齿里面更软的部分),牙齿就会开始“求救”:吃冷的热的酸的甜的会突然疼一下,这是因为牙本质里的小管液体流得不正常了。这时候还不管,细菌就会攻破牙髓(牙神经所在的地方),变成治不好的牙髓炎。很多人到这一步会疼得要命,连带着半边脸都疼,甚至晚上疼得睡不着。
蛀牙还会破坏吃饭的能力,龋洞变成“食物塞牙器”——每次吃完东西,大概30%的食物残渣会卡在洞里,这些残渣又变成细菌的“食物”,让它们越繁殖越多。如果蛀牙把旁边牙齿的接触面破坏了,还会导致咬合不准,甚至引发下巴关节疼(也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有研究说,中重度蛀牙的人,吃饭嚼东西的效率会降低40%到60%,连营养吸收都受影响。
等蛀牙烂到只剩残冠(牙齿剩下不到一半),这颗牙就进入“倒计时”了。如果牙齿烂掉超过2/3,就算做了根管治疗(杀神经),也很难保住长久。据临床统计,没及时补的残根平均只能留2年多。更糟的是,旁边的牙齿可能因为咬合不当也被蛀,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颗接一颗烂。
现在牙科技术有很多办法治蛀牙:激光检测仪能精准找到早期牙齿脱矿的地方,微创补牙技术只会磨掉5%以内的好牙齿;还有新型生物材料,补完牙不仅能恢复牙齿形状,还能释放钙和磷,帮助牙本质再生。治完后要定期复查,建议每6到12个月拍次牙片,重点看看补的地方有没有漏缝。
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蛀牙更是这样。用含氟牙膏能让蛀牙率降低25%到30%,给孩子做窝沟封闭(把磨牙上的深沟封起来),能保护恒磨牙8年以上。饮食上,尽量把酸性食物(比如碳酸饮料、醋、酸水果)集中在一顿吃,别分好几次,这样能减少牙齿被酸腐蚀的次数。现在还有唾液检测,能知道你是不是容易蛀牙,帮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总之,蛀牙不是小问题,从早期的白斑到疼得要命的牙髓炎,再到牙齿烂得只剩残根,一步步都在伤害牙齿和健康。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比如看到牙齿上有白斑就及时找牙医,加上每天好好刷牙、用含氟牙膏、定期做口腔检查,才能守住牙齿的健康,不让这颗“定时炸弹”炸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