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耳道本来有自洁能力,可要是耳屎(耵聍)攒太多形成硬块堵在里面,就可能出现耳朵闷、嗡嗡响甚至听力变弱的情况。据统计,大概20%的人因为清洁耳朵的方式不对,导致耵聍栓塞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搞清楚它为什么会发生、怎么科学处理,对保护耳道健康特别重要。
耵聍栓塞是怎么来的
外耳道里的耵聍腺会分泌油脂,和皮肤脱落的角质细胞混在一起,就形成了耳屎(耵聍)。正常情况下,我们说话、吃饭时动下巴,就能把耳屎慢慢排出来。可要是遇到这两种情况,就容易形成栓塞:
一是分泌太多——如果外耳道有炎症、湿疹,或者经常用棉签掏耳朵刺激它,耵聍腺就会分泌更多油脂;
二是排不出来——要是外耳道天生狭窄、里面卡了异物,或者耳道结构和别人不一样,耳屎就没法正常排出去。  
当硬块堵在耳朵里,压迫到鼓膜会导致听力下降(比如听声音像蒙了层东西);头一动,硬块摩擦耳道壁还会发出嗡嗡的异响;有的人事儿耳朵闷得慌,甚至会忍不住咳嗽。
这些处理误区别踩
临床数据发现,73%的患者自己处理反而把问题搞严重了,常见的误区有这几个:
- 盲目掏耳朵:用棉签、挖耳勺之类的工具,反而可能把耳屎推得更深,甚至戳伤鼓膜;
 - 随便用液体软化:比如用植物油泡耳屎,可能让细菌繁殖,引发外耳道炎;
 - 冲洗水温不对:水太凉或太热,会刺激耳朵里的前庭系统,导致头晕;
 - 乱信偏方:比如用一些没科学依据的方法,可能烧伤耳道或者引发感染。
 
正确的处理流程是什么
建议按照这三步来:
- 先去门诊检查:医生用耳内镜看看耳屎堵得有多严重,排除鼓膜穿孔之类不能直接处理的情况;
 - 用药物软化:连续3天用碳酸氢钠滴耳液之类的药水滴耳朵,把硬块泡软;
 - 专业冲洗:医生用38℃左右(和体温差不多)的生理盐水,配合负压吸引的工具,把软化的耳屎仔细冲出来。
 
处理完后,用能修复耳道的喷雾剂保持环境稳定。90%的患者一次就能清干净,特别顽固的可能需要分几次。
怎么预防耵聍栓塞复发
做好这几点能减少复发:
- 正确清洁:只需要擦耳道入口1厘米左右的地方,别用棉签往里面伸;
 - 注意环境:游泳的时候戴防水耳塞,别让脏水进到耳朵里;
 - 调整饮食:少吃太油腻的东西,避免耵聍腺分泌太多油脂;
 - 定期检查:建议每年做一次耳道内镜检查,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有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要是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别犹豫赶紧去医院:
- 突然一只耳朵听力明显下降,或者耳朵闷得慌超过24小时;
 - 一直头晕,还恶心、呕吐;
 - 耳朵里流出来的液体是脓样、带血的,或者有很大异味;
 - 小朋友发烧、一直哭个不停。
 
耳道的皮肤特别薄,只有0.1到0.2毫米,自己处理很容易受伤。建议养成定期查耳朵的习惯,要是发现耳屎堵了,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或者诊所让医生处理,别自己瞎弄,避免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