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长小肉球别大意 或是身体求救信号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2 17:10:5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40字
深度解析牙龈息肉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及科学应对方案,从日常护理到专业治疗提供完整指南,帮助读者掌握口腔健康主动权,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麻烦。
牙龈息肉牙痛牙周炎龋齿牙龈增生牙结石牙周治疗口腔检查牙齿排列牙线使用
牙龈长小肉球别大意 或是身体求救信号

部分人刷牙时会发现牙龈上鼓着小肉球,这其实是牙龈息肉,得重视。据调查,我国不少成年人都有过这种情况,而且大多和没做好口腔清洁有关。了解它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能帮我们更好维护口腔健康。

牙龈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

牙龈息肉其实是牙龈长期受炎症刺激,慢慢增生出来的。比如牙齿有龋洞时,食物残渣和细菌会堆在洞里,不断释放有害物质刺激牙龈;牙结石表面黏着的细菌团,也会持续引发牙龈炎症,加速细胞增生。还有牙齿歪歪扭扭的人,牙缝容易塞食物,长期磨着牙龈,会让炎症因子“活跃”起来,导致牙龈不正常地越长越大。

牙龈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息肉小的时候可能没感觉,但长大到一定程度,吃饭时碰到会疼;如果息肉表面破了,细菌容易钻进去,还可能引发牙周脓肿(牙龈肿起来、疼得厉害)。有些患者碰到息肉会疼,但这种疼和牙髓炎的放射疼不一样,是机械刺激导致的,比如咬东西、刷牙碰到时才会疼。

牙龈息肉该怎么治

治牙龈息肉要分情况来:首先得做全面的牙周检查,比如用探针探牙周情况、拍牙片,看看炎症有多严重。如果是早期,医生会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方法,把牙龈下的牙菌斑、牙结石清干净,炎症消了,息肉可能会缩小;如果息肉超过3毫米大,就得做个小手术切掉——现在常用半导体激光来切,既能切得准,又能止血,创伤小。术后要遵医嘱用局部药,吃饭注意温度,别太烫或太冰,免得刺激刚长好的组织。

平时怎么预防牙龈息肉

最关键的是做好日常口腔清洁:用巴氏刷牙法刷够3分钟(刷毛斜45度对着牙龈沟,小幅度震颤),再用牙线清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定期去牙科做牙周检查(建议每半年到一年一次);牙齿不齐的人要更频繁地清牙缝,比如用牙间刷;少喝酸性饮料(比如可乐、果汁),因为酸性环境会让牙釉质变软,更容易坏牙,间接引发牙龈炎症。

这些人要特别注意

戴牙套的人:要用专门的清洁工具(比如正畸牙刷、牙间刷)把牙套周围清干净,不然食物残渣堆在牙套和牙齿之间,很容易刺激牙龈长息肉;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牙周炎症更容易加重,要更注意刷牙和定期检查;怀孕的女性:激素变化会让牙龈更敏感,稍微有菌斑刺激就可能肿起来,一定要更仔细刷牙,有问题及时看牙医。

常见误区要避开

  1. 觉得息肉会自己消:其实不治疗的话,息肉会越长大,还可能破坏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
  2. 以为拔牙就能解决:就算把长息肉的牙拔掉,旁边的牙如果也有牙菌斑堆积,一样可能长息肉,关键是要清干净菌斑;
  3. 没症状就不管:有些息肉早期没感觉,但可能已经形成了看不见的牙周袋(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变深),得让医生检查才知道有没有潜在破坏。

要提醒的是,只要牙龈有不正常的增生,一定要及时去看牙医,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早干预、平时好好维护,就能控制病情,保住口腔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