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摸到牙龈上有个小尖硬东西,像要顶破牙龈?别以为是换牙期的“小惊喜”——口腔科里常遇到这种情况,所谓“第三排牙齿”其实是多生牙在“搞事情”。它们就像牙齿发育时“多出来的小副本”,悄悄在牙槽骨里“占位置”,不是什么“童话故事里的奇迹”。
多生牙是怎么来的?像牙齿的“意外双胞胎”
多生牙的形成有点像牙齿界的“意外双胞胎”:正常情况下,牙胚分裂会形成一颗牙齿,但如果分裂时“没控制好”,就会多冒出来一个“小牙胚”。这些额外的牙齿最爱藏在门牙后面“搞小动作”,也有跑到智齿区“占位置”的。研究发现,这可能和基因调控“出错”有关,有些先天综合征患者出现多生牙的概率能达到30%。
医生怎么评估多生牙?三步搞定
面对这些“额外牙齿”,医生会用三步法评估:第一步用锥形束CT拍“牙根地图”,看看多生牙埋得有多深、会不会碰到旁边的牙——就像排雷前得先搞清楚地雷位置,埋得深的可能要手术开窗“引出来”;第二步查咬合功能,如果它让门牙歪了、说话不清楚,就像鞋里有颗石子硌脚,得赶紧处理。
这三种情况,多生牙一定要拔
有三种情况必须手术干预:第一,如果多生牙成了“食物残渣收集器”,每天给旁边的牙“喂细菌”;第二,如果它挡住了恒牙的路,让本来该整齐长出来的牙“歪歪扭扭”;第三,如果它已经开始“啃”旁边牙的牙根,就像白蚁蛀木头一样——权威期刊研究证实,及时拔掉能让旁边牙得龋齿的风险降低67%。
哪些多生牙可以“先留着”?
不是所有多生牙都要拔,如果它表面光滑、已经完全长出来,也不影响吃饭说话,可以暂时“先留着”。但得建立“定期检查”习惯:每个月用菌斑染色剂看看有没有没刷干净的地方,用牙缝刷像“清理地铁隧道”一样刷它和旁边牙的缝隙,避免细菌“扎根”形成龋齿。
看医生前,你要做这些“情报准备”
去看医生时要当“情报员”:记清楚这个硬东西长了多久、有没有越长越快,拍张清晰的局部照片(比如对着镜子拍牙龈鼓起来的地方)。医生会用全景片看牙根发育情况,就像考古学家用陶片拼文物全貌。切记不要自己用线“勒”它——这种“野蛮操作”可能引发急性根尖周炎,疼得更厉害。
怎么预防多生牙惹麻烦?记住这几点
预防多生牙并发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评估”:孩子7-9岁、青少年12-14岁是牙列调整期,建议定期拍牙科小片;成年人如果发现牙龈突然鼓起来、摸得到硬东西,2周内去看医生是“黄金时间”。
总的来说,多生牙不是“奇怪的怪物牙”,而是牙齿发育时的“小意外”。不管是要拔还是要留,先找医生评估最重要——毕竟牙齿里的“额外建筑”拖得越久,“拆”起来越麻烦,遭罪又费钱。早发现、早处理,才能让牙齿“整齐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