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常见的问题,主要因为静脉里的单向瓣膜(像小阀门,只让血液往心脏方向流)关不严,或者静脉壁弹性变差,导致血液倒流、静脉压力持续升高。时间长了,浅静脉会慢慢扩张、弯弯曲曲,变成肉眼能看到的“蚯蚓状”血管团。如果血流一直瘀滞,还会引起皮肤营养障碍,比如皮肤变黑、变硬,甚至长出难愈合的慢性溃疡,严重时会出现像“火山口”一样的皮肤缺损。
哪些人容易得静脉曲张?
- 久坐工作者:连续坐2小时,静脉压力会达到站立时的3倍,血流速度慢60%,长期下来容易诱发静脉曲张。
- 长期站立者:比如老师、售货员这类需要长时间站着的人,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4倍——重力会持续压迫静脉瓣膜,加速其损伤。
- 妊娠女性:怀孕后孕激素水平升高,会让血管平滑肌变松弛;同时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孕期患病率可达30%。
此外,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20%,可能和男性参与重体力劳动更多有关。
治疗方式怎么选?
目前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案,各有特点:
- 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直接切除病变静脉,平均住院3-5天,费用约5000元,但术后需要绝对卧床7天。
- 射频消融术:用热能闭合病变静脉,术后当天就能下床,住院不到24小时,适合需要尽快恢复工作的人,费用约1.5万元。
- 激光闭合术:通过光纤释放能量让血管纤维化闭合,5年复发率不到5%,远期效果好。
选择时要结合经济条件、职业需求(比如要尽快上班选微创)和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
术后怎么护理?
- 早期动起来:术后2小时内就可以做踝泵运动(脚腕往回勾再伸直),能让深静脉血流速度快40%,预防血栓。
- 穿弹力袜:选压力20-30mmHg的医用弹力袜,至少穿3个月,能降低35%的复发风险。
- 护理伤口:手术部位保持干燥3天(72小时),如果红肿范围超过2厘米,要及时复诊。
- 调整饮食:多吃膳食纤维(每天至少25克,比如蔬菜、全谷物),保持大便像香蕉一样软——便秘会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
怎么防复发?
术后5年约15%的患者会出现新病变,要警惕这3个信号:
- 原手术区域长出新的弯弯曲曲血管;
- 脚踝凹陷性水肿超过24小时没消;
- 皮肤出现直径>2厘米的红斑。
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做下肢静脉超声,重点看深静脉通不通、浅静脉有没有血液倒流。
日常怎么预防?
- 每小时动一动:久坐或久站时,每小时做100次脚腕往回勾的动作,能让静脉血流速度快50%。
- 抬腿15分钟:每天躺床上把腿垫高(高于心脏)15分钟,帮助血液回流。
- 泡脚别太热:水温控制在38-40℃,避免高温让血管扩张,加重瘀滞。
还要注意,现在静脉曲张有年轻化趋势,25岁以上的人可以定期做血管超声,早发现瓣膜异常。
总之,静脉曲张是可防、可治的。不管是高危人群还是术后患者,只要注意日常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常动脚腕、穿弹力袜,就能减少发病或复发风险。如果腿上出现“蚯蚓腿”、皮肤变黑、水肿等情况,别拖延,及时检查治疗,才能保护好下肢静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