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上突然长出肿胀的包块,先分清是血肿还是腱鞘囊肿很关键。
如果是外伤后立刻出现的硬肿块,大多是血肿,比如跌倒时手腕背侧撑地就容易发生。这是血管破裂后血液积在局部形成的,通常还会伴随皮肤淤青,主要和创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急性期处理要遵守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冰敷时要用冷敷袋裹上毛巾,每次不超过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温度控制在15-20℃左右,避免冻伤;48小时后换成热敷,温度保持38-40℃能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别烫伤皮肤。
如果包块是慢慢长出来的、摸起来有弹性,要考虑腱鞘囊肿,它本质是关节滑液从腱鞘薄弱处渗出来形成的囊性肿块。有研究发现,反复用手腕发力的动作会让发病风险高2.3倍,比如打篮球时手腕反复受冲击就是典型诱因。确诊的金标准是高频超声检查,典型表现是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保守治疗分三层:基础治疗是手腕制动加弹力绷带加压;进阶治疗是穿刺抽掉囊肿里的液体后注射硬化剂;综合治疗会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2023年的研究显示,规范保守治疗的缓解率达73.2%,但操作必须规范才能保证效果。
平时观察要重点关注“三征一障碍”——进行性肿胀加重、末梢循环障碍、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关节活动障碍。具体来说就是肿胀范围一直扩大、手指变紫且温度降低、感觉异常或放射性疼痛,还有主动活动度比原来少了50%以上。如果出现关节畸形或骨性突起,得赶紧排除腕骨骨折或脱位。
防护要形成系统性:选带铝制支条的加压护腕,支撑效率能提升40%;运动前做手腕动态牵拉训练,掌屈、背伸各做4组,每组10次;掌握正确的落地缓冲技术,用前臂旋前15度的姿势分散冲击力。NBA的防护数据显示,规范防护能让急性损伤发生率下降42%。
康复训练要遵循渐进性原则:急性期过了练握力,用可调节阻力的应力球,每天3组,每组10次;亚急性期练手腕活动度,用弹力带往各个方向牵拉,每组维持30秒;恢复期练本体感觉,在平衡垫上做腕部定位练习。注意训练强度要控制在无痛范围内。
特殊人群要加强监测:糖尿病患者因为微血管病变,血肿吸收会延迟;吃抗凝药的人,外伤后出血风险比普通人高3-5倍。研究显示,规范管理下单纯性软组织损伤大多6-8周能修复,但延误治疗会让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升到31%。
总的来说,手腕上的肿包不用慌,先分清类型再对应处理,做好防护和康复,特殊人群多留意,大多数情况都能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