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大拇指疼痛别大意,警惕腱鞘炎来袭!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09-17 17:47:18 - 阅读时长2分钟 - 978字
系统解析腱鞘炎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涵盖职业防护、症状识别、物理治疗及术后康复全流程,提供符合现代工作场景的预防策略和科学干预方案,帮助读者建立手部健康防护意识。
腱鞘炎手腕疼痛大拇指疼痛肌腱损伤理疗运动康复物理治疗职业病热敷炎症
手腕大拇指疼痛别大意,警惕腱鞘炎来袭!

现在很多人因为天天用电子设备、做重复的手部活,腱鞘炎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研究发现,长期做重复手部动作的人,得腱鞘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而且越来越多年轻人中招。下面从发病原因到怎么防怎么治,给大家讲清楚。

为什么会得腱鞘炎?

腱鞘是包在肌腱外面的滑膜管,主要作用是分泌润滑液,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如果手指一直抓握、滑动,肌腱和腱鞘之间的压力会大幅升高;长时间让手腕弯15-25度(比如刷手机、敲键盘),还会让局部血液循环变差,导致滑膜增生、腱鞘变窄,时间长了就会引发腱鞘炎。

哪些行为容易招腱鞘炎?

以下情况会增加风险:

  1. 连续用手太久:连续用电子设备或工具超过2小时,中间休息不到5分钟;
  2. 职业因素:需要手腕反复转的职业,比如平面设计、厨师、做手工的;
  3. 外伤没处理好:手受伤后没及时固定或冷敷;
  4. 环境太冷:长期待在低于20℃的环境里,又不注意护手保暖。

不同阶段怎么处理?

急性期(刚疼0-3天)

这时候要赶紧调整:

  • 把工作台调到手肘自然弯90度的高度;
  • 每工作20分钟做手指伸展:握拳再慢慢展开,每次10下,做3组;
  • 用40-45℃的热毛巾敷疼的地方,每次15分钟,每天3次;
  • 改变用力习惯:用手掌托东西,别只用拇指使劲。

亚急性期(疼了3天到2周)

如果症状还没好,建议:

  • 去康复科做专业评估;
  • 物理治疗可以选连续超声波治疗(频率1MHz)加经皮电神经刺激;
  • 用可调节的加压支具固定手腕在中立位置。

慢性期(疼超过2周)

出现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 手指动的时候有弹响;
  • 晚上疼得睡不着;
  • 检查发现肌腱周围滑膜增厚超过2mm。 医生评估后可能需要做关节镜下的腱鞘松解术,术后要做渐进抗阻训练恢复手的功能。

日常怎么防?

建议分三级护着:

  1. 提前防: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输入设备,保持手腕中立;
  2. 中间歇:每小时设个提醒,做手腕背伸牵拉,每次30秒;
  3. 后期养:用冷热交替敷,各10分钟一轮,促进血液循环。

这些人要特别注意!

  • 孕期女性:因为激素变化容易腱鞘水肿,建议用加压护腕;
  •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查手的感知能力,握力明显下降赶紧去看医生;
  • 低温作业者:戴保暖手套,让手的温度保持在32℃以上。

腱鞘炎主要是长期重复用手或姿势不对闹的,早预防、早调整能避免变严重。平时注意用手习惯,疼了及时处理,特殊人群多留意,就能减少腱鞘炎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