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突然出现尖锐刺痛,或者晚上一直隐隐作痛,这往往是牙髓组织在“报警”——可能正处于急性炎症状态。这种“神经性牙痛”其实是牙髓腔里压力急剧升高的信号,得赶紧通过科学方法阻止病变恶化。
病因识别:急性牙髓炎的三个典型表现
牙髓炎主要是深龋没及时治疗引起来的,典型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自发痛”,没碰没刺激也会突然疼,而且一阵比一阵厉害;二是“怕冷热”,喝口凉水或热水就疼得钻心,就算去掉刺激,疼还得持续一会儿;三是“躺着更疼”,平躺下疼痛会加重,坐起来或用冷毛巾敷敷能稍微缓解。现在研究发现,大概90%的急性牙髓炎都和没治疗的邻面龋有关——当龋洞破穿牙本质,细菌里的毒素直接伤害牙髓神经,炎症就不可逆了。
急性期缓解疼痛的方法
急性期想减轻疼痛,可以试试这些组合方法:首先,非甾体抗炎药能帮助减轻炎症和疼痛,但要严格按说明书使用,不要自己加量;其次,用含0.12%氯己定的漱口水漱口,能减少牙龈沟里的致病菌,但别和含酒精的漱口水一起用;还有物理降温,用冷毛巾敷患侧脸,每次15分钟,能降低局部代谢,减轻肿疼。要注意,自行处理别超过3天,如果疼还没好,赶紧去看牙医——一直吃药可能掩盖急性根尖周炎之类的并发症。
日常护牙:远离牙髓炎症的长期习惯
要想不让牙髓出问题,得建立日常护牙的好习惯:第一,刷牙用巴氏刷牙法,每天刷3次,刷之前先用牙线清干净牙缝里的食物残渣;第二,用含氟牙膏(成人款选氟浓度1450ppm的就行),刷完牙30分钟内别吃东西,让氟更好地保护牙齿;第三,饮食上注意“温度控制”——热饮别超过60℃,冷饮别低于10℃,别用单侧牙咬硬东西(比如坚果、骨头);第四,牙刷要定期换:手动牙刷每3个月换一支,电动牙刷选震动频率低于40000次/分钟的,避免损伤牙龈。
这些情况要立刻去看牙医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说明炎症可能已经扩散到根尖,得赶紧就医:一是牙齿持续“跳着疼”,咬东西时疼得更厉害;二是脸肿了,或者眼眶下面一按就疼;三是张不开嘴,开口度不到3厘米(大概是自己食指的宽度)。这时候医生会通过“开髓引流”把牙髓腔里的压力放出来,有时候还会用激光辅助修复受损组织。千万不能自己吃抗生素——临床数据显示,滥用抗生素会让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上升37%,反而更难治疗。
预防牙髓炎,要做“三级防护”
想防住龋齿(进而防牙髓炎),得跟着“三级预防”来:一级预防是给孩子做——6-12岁的孩子做窝沟封闭(把牙齿窝沟填上,不让细菌进去),定期涂氟防龋;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每6个月去查一次牙,尤其是邻面龋(牙缝里的龋洞),早期补起来就不会伤到牙髓;三级预防是“早治疗”——如果已经是深龋,赶紧做根管治疗,把感染的牙髓清理干净,避免炎症扩散到根尖。研究表明,定期做口腔检查和专业洁治(洗牙),能让牙髓炎的发病率降低65%——成年人最好每6-12个月去一次牙医那里。
总的来说,牙齿疼不是小问题,尤其是突然的尖锐痛或夜间隐痛,得赶紧重视。急性期先试试科学的缓解方法,但别硬扛,及时找牙医才是关键。日常把护牙的习惯做到位,定期检查,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牙髓炎症的发生,守住“牙齿的神经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