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是很常见的口腔问题,大多是牙周组织急性发炎引起的。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法,不仅能快速缓解难受的症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接下来我们从家庭护理、日常调整到什么时候该找医生,一步步说清楚怎么应对。
物理消肿关键步骤
肿痛急性期,首先要做的是局部冷敷——用冰袋裹上毛巾,每次敷15分钟,歇5分钟再敷,这样能收缩血管,减少炎症渗出,缓解肿胀。也可以用常温的水漱口,帮口腔保持低温,但别直接用冰块碰牙龈,容易冻伤。想用植物方法辅助的话,比如捣碎薄荷叶外敷,但别敷太久,不然可能刺激牙龈。另外要记住,肿痛后的24小时内绝对不能热敷,会加重肿胀。
非处方药物使用规范
如果疼得厉害,优先选非处方的解热镇痛药,但一定要按说明书用,不要自己加量或混搭。局部护理可以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按说明书用就行,不用自己加量。如果选中药制剂,最好先咨询药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中成药里有没有糖,用的时候得监测血糖。
口腔清洁方法优化
刷牙要选改良Bass法——把软毛牙刷和牙面呈45度角,放在牙龈和牙齿之间的沟里,小幅度震颤着刷牙齿的侧面。用电动牙刷的话,选菱形刷头的,先从最低档开始用,慢慢适应。漱口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能维持口腔菌群平衡,每次吃完饭都要漱漱口。肿痛的时候别用牙线,等炎症消了再用。
饮食调整与禁忌
饮食要遵循“三温”原则——温度合适(别超过60℃,太烫会刺激牙龈)、质地软(比如蒸的、煮的食物)、少糖(尤其是单糖,比如白糖、果糖)。含糖饮料会让口腔变酸,酸环境会加重炎症,最好换成无糖酸奶。硬的食物比如坚果,急性期别吃,容易碰到肿痛的牙龈,加重损伤。吃饭的时候用没肿的那侧嚼,减少刺激。
专业治疗指征判断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赶紧去看医生:张不开嘴(比如张开嘴的宽度不到3cm),可能是形成了牙周脓肿;脸肿得按一下会留下小坑,说明感染可能扩散了;一直发烧超过38℃,要警惕全身感染。医生检查后,如果牙周袋深度超过5mm,可能需要做龈下刮治;如果有龋齿,最好在肿痛出现72小时内补起来。具体治疗方案得听医生的。
长期预防策略
长期预防要做好这些:每天刷两次牙,选含银离子涂层的牙刷,刷完牙用脉冲式冲牙器(水压调到50-90psi之间)冲一冲牙缝。可以用含薄荷脑的产品涂在牙龈上,能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但每天别超过2mg。每6个月去做一次口腔检查,尤其是牙周探诊,及时清掉牙龈下的牙石。有数据显示,规范护理能让牙龈炎复发率降低67%呢。
牙龈肿痛虽然常见,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做好日常护理,就能快速缓解,还能预防复发。要是出现严重的症状,比如张不开嘴、发烧,一定要及时找医生,别拖着。平时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牙龈肿痛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