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时突然天旋地转?这可能是颈椎发出的红色警报。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就会引发“起床头晕”的典型症状。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种“起床眩晕”背后的原因,以及科学应对的方法。
颈椎为啥会引发头晕?
颈椎是支撑头部的“生命承重墙”,里面的椎动脉(尤其是第6节颈椎附近的椎动脉孔)就像给大脑供血的“管道”,负责输送85%的后循环血液。当颈椎出现退行性病变(比如长骨刺、椎间盘突出),就会压迫椎动脉——像水管被夹住,水流变细。早上起床时,颈部往后仰的动作会让椎动脉更受压迫,导致脑干供血不足,影响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进而出现天旋地转的眩晕。
研究发现,颈椎病引发的体位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量的32%,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长期低头用电子设备的人,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4.2倍,这和颈椎受力不平衡有直接关系。
典型症状有哪些?
- 动态性眩晕:起床、转头、仰头时突然发作,保持不动后症状会慢慢缓解;
- 伴随不适:90%的患者会有颈肩部酸胀,65%会出现上肢放射性麻木,30%还会伴有耳鸣;
- 发作时间:单次晕几秒到2小时不等,一天可能犯1-5次;
- 诱发因素:长时间低头工作>枕头太高>颈部受凉>突然换姿势。
科学应对四步法
第一步:先查清楚问题
建议去骨科做这几项检查,明确诊断:
- 影像学检查:拍颈椎DR片看有没有长骨刺,做MRI看脊髓有没有受压,用椎动脉超声查血流速度;
- 特殊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率78%)、Spurling试验(帮定位病变节段);
- 鉴别诊断:要排除耳石症、脑供血不足、血压异常等其他可能引发眩晕的问题。
第二步:物理治疗缓解不适
这些方法是循证医学验证有效的:
- 牵引:每天做2次颈椎牵引,每次20分钟,牵引力控制在体重的1/8;
- 热疗: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脖子,或者配合红外线照射,每天3次,每次15分钟;
- 手法治疗:找专业康复师做关节松动术,每周3次;
- 电刺激:用低频脉冲电流缓解肌肉痉挛,每天20分钟。
第三步:药物要听医生的
如果需要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比如缓解疼痛、放松肌肉、控制眩晕或营养神经的药物,不要自己乱买乱吃。
第四步:改掉伤颈椎的习惯
- 选对枕头:用贴合颈椎自然曲线的枕头,不要太高或太低;
- 调整工位:电脑屏幕抬到平视高度,每工作40分钟起来活动一下脖子;
- 练颈椎操:每天做颈椎操,重点强化深层颈屈肌群(脖子深层的稳定肌肉);
- 纠正姿势:别单手提重物,改掉“乌龟颈”(脖子往前伸)的坐姿。
预防复发的黄金法则
- 注意保暖:脖子别直吹空调,冬天戴围巾护住颈部;
- 选对运动:游泳首选蛙泳,每周打3次羽毛球(能活动颈椎);
- 调整睡姿:侧睡时枕头高度要和肩宽差不多,避免颈椎扭曲;
- 应急处理:发作时赶紧坐下闭眼,深呼吸调整,别慌,等眩晕缓解再慢慢活动。
特别提醒:老人如果出现持续眩晕,要警惕颈椎病和脑血管病叠加的风险,建议定期查脑血流图。其实只要科学防治,大多数患者3个月内就能明显改善症状,找回正常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