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头痛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困扰,有研究发现,约35%的晨起头痛其实和颈椎功能异常有关。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既要撑起我们6-7公斤的脑袋,还得保证脑部供血(通过椎动脉)和神经信号传递。如果颈椎出现老化或者受力不均,就可能引发持续性的钝痛,还带着脖子发僵的感觉。
颈椎问题引发头痛的三个原因
- 供血受影响:椎动脉是给脑干、小脑供血的血管,它从颈椎的骨头孔里穿过去。如果颈椎长了骨刺或者椎骨之间的缝隙变窄,就会挤压椎动脉,影响供血。有研究拍片子发现,颈椎往前弯15度时,椎动脉的血流量会减少22%,脑子供血不够就会引发头痛。
- 神经变敏感:长期颈椎用得太狠,脖子里的小关节囊、项韧带的神经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大脑里管痛觉的丘脑区域,比健康人活跃很多,所以会觉得更疼。
- 肌肉筋膜痛点牵连:脖子上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如果一直紧绷,会释放炎症物质,刺激到枕大神经。临床数据显示,80%患者的头痛位置,正好和这些颈部肌肉的痛点对应,属于“牵涉痛”(肌肉疼牵连到头疼)。
伤颈椎的四个常见因素
- 睡眠姿势不好:枕头太高(超过12厘米)的话,颈椎承受的压力会多40%;太低又没法支撑颈椎。有动态影像研究发现,枕头太高会让颈椎弯得太厉害,太低则让颈椎“没托住”,都容易引发问题。
- 总低头看电子设备:一直低头看手机,颈椎承受的压力能达到20-27公斤(差不多扛了一袋大米)。生物力学研究显示,每低头15度,颈椎间盘的压力就会多50%——低头越多,颈椎越累。
- 不爱运动:颈部肌肉力量每少10%,颈椎的稳定性就会下降28%。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久坐不动的人,颈椎能转的幅度比经常运动的人少15-20度,更僵硬。
- 受凉:脖子局部温度降5℃,肌肉收缩的力气会少30%,恢复时间还要翻倍。冷天或者吹冷风,容易让血管收缩、肌肉抽抽,诱发头痛。
自己在家怎么查颈椎问题
- 按风池穴:用手按后脑勺枕骨下面的凹陷处(风池穴),如果引发像电流一样的放射性头痛,有76%的可能和颈椎有关;
- 转脖子测试:颈椎往左右转的幅度不到60度(大概转头看肩膀的程度),转的时候头痛更厉害;
- 耸肩测试:做耸肩动作时脖子疼,提示斜方肌可能劳损了;
- 体位变化疼:换个姿势(比如从躺着变坐着),疼痛程度变化超过3分(用0-10分打分的话);
- 病程特征:头痛是持续的钝痛,一次超过4小时,而且每周早上起来痛至少3次。
日常调理颈椎的方法
- 优化睡眠环境:选蝶形记忆棉枕头,能帮颈椎保持自然的生理弯度;床垫选手指按下去有轻微凹陷的(专业点说硬度指数在25-35N/cm²),太硬太软都不好。
- 做颈椎钟摆运动:每天做3组,慢慢完成前后左右各方向摆动,每个方向停5秒,能放松颈椎。
- 用网球松筋膜:用网球在颈部痛点压30秒,重复3组,能降低肌筋膜张力。
- 热疗加外用膏: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脖子15分钟,再抹点含薄荷的外用膏,促进血液循环。
- 靠墙站矫正体态:每天做3次,贴着墙让耳垂、肩膀尖、大腿根的骨头三点成一条线,每次站10分钟,帮颈椎回到正确姿势。
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 突然剧烈头痛,还带着胳膊像过电一样疼;
- 头晕,站不稳或者看东西模糊;
- 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还越来越严重;
- 自己在家调理没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规范做物理治疗加运动的患者,6个月后头痛次数能减少58%,对药物的依赖也会少72%。建议大家每工作45分钟,就做2分钟的颈部小运动(比如慢慢转脖子、耸耸肩),长期坚持才能保护好颈椎,远离晨起头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