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里常能碰到25-35岁的年轻人因为头晕来看病,其中不少人查出来颈椎有问题。现在大家不管工作用电脑、刷手机,总习惯低着头,颈椎跟着提前“老化”,但头晕眼花的原因可不能直接归给颈椎病,得结合医学证据慢慢理清楚。
颈椎病为啥会引发头晕?三大病理机制
1. 椎动脉供血不够
颈椎两边的横突孔里藏着椎动脉,这是给脑子供血的关键通道。如果颈椎长了骨刺(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突出,可能压到这条血管。研究发现,颈椎的生理曲度每变直10度,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就会跟着下降——长时间低头会加重这种血流变化,脑子供氧不够,自然就晕了。
2. 交感神经“乱发信号”
颈椎周围绕着密密麻麻的交感神经纤维,要是颈椎病变刺激到它们,神经信号就会乱传。这会让血管一会儿收缩、一会儿舒张,典型表现就是“一扭头就突然晕,还心慌”,得通过专业的神经功能检查才能确诊。
3. 两种问题“叠 buff”
临床里不少患者同时有椎动脉受压和交感神经乱套的情况。两种问题加在一起,头晕不仅持续时间长,还会伴着脖子发僵——动一动脖子,晕得更厉害,这得结合拍片(影像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别把头晕都归给颈椎!这些病容易混淆
头晕的原因多,得先分清是不是颈椎病:
- 耳石症:内耳里的耳石掉了,一换特定头位(比如躺下去、翻身)就晕,也就几十秒,不超过1分钟;
- 梅尼埃病:不光晕,还会耳朵闷、听力下降,晕起来能持续几小时到几天;
- 情绪相关的头晕:比如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得结合心理评估才能分清楚。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看看流行病学数据
- 每天低头超过4小时的人,得颈椎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不少;
- 用支架架着手机/电脑的人,头晕脖子疼的概率能降40%左右;
- 经常做颈部拉伸的人,椎动脉的血流情况明显好很多。
不想被“颈椎性头晕”缠上?预防和康复这么做
1. 用设备的“正确姿势”
- 手机举到平视高度,用折叠支架架着,别总低头刷;
- 电脑屏幕顶部跟眼睛齐平,每工作1小时揉一揉脖子、转一转肩膀;
- 睡觉用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别用太高或太矮的“硬枕头”。
2. 日常护颈椎的小方法
- 热敷:每天用热毛巾或暖宝宝敷15分钟脖子,促进血循环;
- 练姿势:靠墙站的时候收收下巴,保持脖子的正常曲线;
- 选对运动:蛙泳是低冲击的好选择,也能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增强脖子肌肉力量。
3.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出现以下症状,别拖着:
- 晕的时候手脚发麻、没力气;
- 看东西重影超过24小时;
- 恶心呕吐得吃不下饭。
颈椎病头晕的治疗有啥新进展?
近年非手术治疗更“精准”了:
- 影像引导下的精准注射,扎针更准,能直达病灶;
- 虚拟现实(VR)辅助的平衡训练,像玩游戏一样练,大家更愿意坚持;
- 3D打印的个性化颈托,根据每个人的颈椎曲线定制,戴起来更舒服。
特别提醒:网上传的“扳颈椎”“扭脖子治头晕”的方法别乱试!不当操作可能伤神经。专业治疗得先拍片子(影像学评估),由康复医师给你定个性化方案。
其实头晕和颈椎的关系挺复杂,不是所有头晕都是颈椎病,但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都得讲科学——平时注意姿势、别瞎折腾,难受了及时找专业医生,才能护好颈椎,少受头晕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