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牙要是出现冷热敏感、咬东西发酸发疼或者牙龈红肿,可能是早期龋齿在给你“报信”。如果发展到牙齿有点晃悠还持续疼,说明龋坏已经冲破了牙釉质的“保护层”,可能引发牙髓炎或者牙周组织损伤。这时候可别信“牙痛不是病”的老话,拖着不治可能会导致颌骨感染之类的严重问题。
龋齿的本质其实是细菌在牙面上“搭了个窝”(形成生物膜),不断分解吃进去的糖产生酸性物质,把牙齿的硬组织慢慢“腐蚀”脱矿了。要是龋洞烂得太深,突破了牙本质深层,细菌毒素会顺着牙本质里的小管“钻”进牙髓,引发不可逆的炎症。这时候疼起来可不一般——会自己突然疼,还会放射到太阳穴或者脸颊,晚上更厉害,连哪颗牙疼都摸不准。至于牙齿松动,不是牙根本身松了,大多是炎症“连累”了牙周膜,把支持牙齿的组织“溶”掉了,才导致牙齿晃。
治疗时机怎么选?
浅龋:把烂掉的牙体组织去掉,用树脂材料补上就行,一次就诊就能完成。
中龋:得分层垫点材料保护牙髓,再分层把牙齿填好,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功能。
深龋:先用地氢氧化钙之类的材料“护着”牙髓,观察1-2周确定牙髓没发炎,再做永久填充。
牙髓炎怎么处理?
要是出现“自发疼、夜间疼、冷热刺激剧痛”这三个症状,基本就能判定是不可逆牙髓炎了。这时候得按步骤来:
- 开髓引流:钻开牙冠把髓腔里的压力放出来,先缓解疼得要命的感觉;
- 根管治疗:分三步——把根管里的脏东西清理干净、消毒杀菌、用材料填满根管;
- 牙体修复:治完之后得做个牙冠套在牙齿上,因为根管治疗后的牙齿会变脆,牙冠能保护它不裂开。
居家护理怎么做?
- 冷敷止痛:用冰袋或者冰毛巾敷在疼的那侧脸上,每次15分钟,能暂时缓解急性疼痛;
- 丁香油暂时镇痛:用干净棉签蘸点天然丁香油,轻轻涂在龋洞里,能起到暂时麻醉的作用;
- 盐水漱口:用37℃左右的温盐水(大概和体温差不多)含漱,每天4-5次,能减少口腔里的细菌;
- 清洁牙缝:用牙线把相邻牙齿之间的缝隙清理干净,别让食物嵌在里面加重感染。
什么时候得赶紧去医院?
有下面任何一种情况,24小时内必须去看牙医:
- 牙齿持续跳着疼超过6小时;
- 脸肿得越来越厉害,扩散开来;
- 张不开嘴或者咽东西费劲;
- 发烧还伴有脖子或下巴的淋巴结肿大;
- 牙齿松动超过1毫米(大概能感觉到牙齿明显晃)。
怎么预防复发?
- 正确刷牙:换成小头软毛牙刷,用巴氏刷牙法(刷毛斜45度刷牙龈沟),每天刷3次,每次2分钟;
- 控制糖摄入:少吃游离糖(比如白糖、红糖、甜饮料里的糖),两餐之间别频繁吃零食;
- 用氟保护: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周用1次氟保护漆(需要医生操作);
- 定期检查:每6个月去做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期的浅龋,别等烂深了再治;
- 避免外伤:打球、跑步之类的运动时,戴个护齿套,防止门牙被撞到受伤。
其实,龋齿和牙髓炎都是可防可治的“小问题”,但最怕“拖”。平时多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做口腔检查,出现冷热敏感、牙疼这些“信号”就及时找牙医,就能把牙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牙齿一直“健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