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装了烤瓷牙后,会遇到牙龈红肿、发痒的情况,其实这可能是烤瓷牙引发的牙龈过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烤瓷牙的金属基底里有镍、钴等元素,可能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二是修复体边缘密封不好,导致牙龈一直接触金属离子。据临床数据,大概5%-10%的烤瓷牙患者会出现这类刺激症状,其中62%都是金属过敏引起的。
出现症状怎么应对?分阶段处理
初期症状(牙龈发红、有点肿):先试试这3步
- 好好清洁:用氯己定含漱液冲洗牙龈下面,再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减少细菌刺激。
- 冷敷缓解: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一会儿,降低局部血流速度,减轻红肿。
- 脱敏牙膏:用含钾离子的脱敏牙膏,能阻断神经传导,缓解敏感。 如果3天内症状没好转,一定要找医生,可能需要用抗组胺药物抑制炎症。
中重度症状(牙龈渗液、溃烂,甚至脸肿):立刻去医院
- 查清楚过敏原:通过斑贴试验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找出对哪种金属过敏。
- 临时隔离金属:医生会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做层“保护膜”,不让金属继续刺激牙龈。
- 联合用药控制炎症:根据病情轻重,可能需要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过敏了?换这3种更安全的材料
如果确诊是金属过敏,得换成更友好的修复材料,常见的有3种:
- 全瓷牙:比如氧化锆全瓷冠,生物相容性特别好(98.7%),硬度也高,适合后牙用。
- 贵金属合金牙:含金量超过60%的金铂合金,几乎不会腐蚀(每年腐蚀不到0.1微米),边缘贴合得特别紧,不容易漏。
- 树脂贴面:用纳米填料的复合树脂,不用磨太多牙(不到0.5毫米),适合前牙,美观又安全。 临床数据显示,换成全瓷牙后,89%的患者两周内症状就缓解了;用新型的硅烷化粘接剂,二次过敏的概率只有0.7%。
怎么防?术前术后做好4点
选烤瓷牙材料时,记住4个原则:
- 先查过敏:如果已经知道自己对金属过敏,术前一定要做MELISA检测,避开致敏金属。
- 边缘用全瓷:修复体边缘要用全瓷的(瓷和牙龈的距离至少1.5毫米),别让金属露出来刺激牙龈。
- 试戴观察:先戴5-7天的临时树脂冠,看看牙龈有没有发红、发痒,没问题再装正式的。
- 定期维护:每半年找医生查一次龈下菌斑和修复体边缘,及时清理和调整。 术后护理也很重要:用单束牙刷刷修复体边缘,别用含二氧化硅磨料的牙膏(会磨损修复体)。如果一直觉得牙龈痒、肿,赶紧找医生调整修复体形状,别拖着。
总的来说,烤瓷牙引发的牙龈过敏并不可怕,关键是“防”和“早治”。术前选对材料、做好过敏筛查,术后认真维护,能大大降低过敏风险;如果已经出现症状,早处理、必要时换材料,大多能快速缓解。只要重视每一步,烤瓷牙就能既好用又不会让牙龈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