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突然出现的呛咳,往往是呼吸道发出的“异常信号”,其中腺样体肥大是常见原因之一。腺样体是鼻咽部的免疫组织,它的生理性增生(正常发育过程)和病理性肥大(过度增生)有明显区别——如果淋巴组织过度生长,超出了鼻腔通气的需求,就会形成机械性阻塞。有研究数据显示,约15%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而平躺时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正是引发凌晨呛咳的重要机制。
病理影响的三个维度
- 气道阻塞:肥大的腺样体挤占鼻腔后部空间,导致鼻腔变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平躺时受重力作用,黏液堆积在咽喉部,刺激黏膜引发呛咳
- 中耳问题:腺样体肥大会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内形成负压,临床数据显示约40%的患儿会同时并发分泌性中耳炎
- 睡眠与发育影响: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指出,腺样体肥大引发的反复呼吸暂停,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儿童体格发育
症状鉴别要点
家长需要学会区分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肥大:普通感冒通常伴随发热,且能自行好转;但病理性腺样体肥大有以下特征:
- 体位相关性呛咳:夜间平躺时呛咳明显加重,坐起后可缓解
- 持续性呼吸异常:长期张口呼吸,伴随特征性的鼾声(如“憋气式”或“高调鼾声”)
- 晨起特殊表现:清晨醒来声音嘶哑,喉咙里持续有痰鸣音(像有痰卡着的声音) 建议家长用手机记录孩子的睡眠视频,重点观察呼吸节律(是否忽快忽慢)、呛咳频率,为医生的临床评估提供直观依据。
医学干预阶梯方案
药物治疗
根据2022版《儿童腺样体肥大诊疗共识》,推荐“阶梯式”保守治疗:
-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少局部刺激
- 局部激素治疗:按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需持续用药3个月以上(需遵医嘱)
- 抗过敏治疗:若孩子为过敏体质,可联合抗组胺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指征
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考虑手术干预:
- 多导睡眠监测提示每小时呼吸暂停超过5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
- 出现“腺样体面容”(颌面骨骼发育异常,如上颌前突、牙齿排列不齐等) 目前临床常用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平均住院时间已缩短至24小时左右。
术后康复管理
术后3个月是恢复关键期,需做好以下护理:
- 过敏原防护:定期清洁家居环境,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
-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可使用加湿器),减少鼻腔黏膜干燥
- 呼吸训练:通过吹气球、深呼吸等物理方法锻炼呼吸肌,促进呼吸道功能恢复 临床随访数据显示,规范治疗后约85%的患儿睡眠质量显著改善,但需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监测腺样体是否复发。
总的来说,腺样体肥大虽常见,但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关键是早识别、早评估、早干预。如果孩子频繁出现凌晨呛咳、张口呼吸、鼾声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诊,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肥大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规范治疗+术后护理,大部分孩子能恢复正常的呼吸和睡眠,不影响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