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和日常饮食营养其实关系挺紧密。有研究发现,不少颈椎功能异常的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能改善颈椎局部的代谢和供血状态。下面从营养角度讲讲关键营养素的作用,以及具体怎么吃。
颈椎健康所需的三大营养要素
蛋白质是维持颈椎肌肉和韧带功能的“基础材料”。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0.8-1.0克蛋白质,老年人可以加到1.0-1.2克。鸡蛋、牛奶、鱼这些食物里的优质蛋白最好,像蛋清和乳清蛋白的消化吸收能达到90%以上。
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关键助手”。人体皮肤晒紫外线后,能自己合成维生素D,也能吃三文鱼、沙丁鱼这类深海鱼,或者加了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比如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来补。2023版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吃600-800IU的维生素D,具体可以根据体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结果调整。
钙的代谢情况和颈椎的老化退变有关系。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要吃800毫克钙,50岁以上要加到1000毫克。可以通过豆腐、低脂奶、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空心菜)这些食物分多次补,还要注意别和含草酸的食物(比如菠菜、苋菜)一起吃,避免影响钙吸收。
常见饮食误区警示
吃太咸(高钠)会让血管弹性变差。有研究数据说,每天吃钠超过5克的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风险会明显变高。可以用限盐勺控制盐量,用葱、姜、蒜、柠檬这些天然香料代替一部分调料,减少盐的摄入。
太严格控脂肪,会影响维生素A、D这类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每天可以吃25克坚果(比如杏仁、核桃)补充健康脂肪,但要注意总热量别超。素食主义者可以多吃点发酵豆制品(比如腐乳、豆豉),补上动物性食物里的钙。
分阶段营养干预方案
初期(偶尔头晕):早餐可以吃全谷物(比如燕麦、糙米)+水煮蛋+加了维生素D的牛奶/酸奶,加餐选10颗左右的坚果和一小杯酸奶。这个组合能维持白天颈椎的稳定性,建议连续吃4-6周看看效果。
进展期(有手麻、肩膀疼等神经症状):在初期方案基础上,每周多吃2-3次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鲭鱼),每天保证200克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空心菜)。还要补维生素K,十字花科蔬菜(比如西兰花、芥蓝)用蒸或煮的方式做,别煮太久,减少营养流失。
综合管理建议
- 每周吃3次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鲭鱼,每次150克左右;
- 每天吃300克深色蔬菜,优先选羽衣甘蓝、芥蓝这类含钙和维生素K多的;
- 每天喝200克奶制品,最好选加了维生素D的发酵乳(比如酸奶);
- 每周吃2次菌菇(比如香菇、平菇),用短时间蒸或煮的方式,保留里面的有益成分。
要提醒的是,饮食调理只是颈椎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如果出现持续眩晕,或者手麻、走路不稳等神经压迫症状,一定要及时做颈椎影像学检查(比如CT、核磁)。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后症状能改善,具体方案要听专业医师的评估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