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会让有些人同时出现恶心、干呕和头晕的症状。这是因为颈椎病变会引发神经血管反应:椎动脉受到压迫时,大脑后循环的供血会不稳定,这种血流变化会干扰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让人感觉天旋地转;同时受到影响的交感神经会释放过多神经递质,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引发恶心感。
如果持续低头超过45度,颈部肌肉会被迫收缩来代偿,反而会让症状更严重。比如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这些肌肉变得紧张,可能压迫枕下神经,还会影响椎动脉的血流,所以有些人体位一变,头晕就加重。
要注意和其他有类似表现的疾病区分开:
1. 良性位置性眩晕
- 体位诱发:比如仰卧时转头这类特定动作会引发症状;
- 持续时间:晕的时间一般就几十秒到2分钟;
- 检查特点:做Dix-Hallpike测试会诱发特征性的眼震。
2. 美尼尔氏病
- 典型表现:会反复出现听力忽好忽坏、耳鸣,还有突然发作的眩晕;
- 发作特点:通常先有一侧耳朵的问题,再出现眩晕,持续20分钟到几小时;
- 进展情况:可能慢慢出现听力越来越差。
3. 偏头痛性眩晕
- 伴随症状:怕光、怕吵,可能先出现眼前闪光、暗点之类的视觉异常;
- 诱因:吃了含酪胺的食物(比如腌制品、巧克力)或者压力变化可能引发;
- 持续时间:眩晕会持续几分钟到72小时。
4. 后循环缺血
- 神经症状:突然站不稳、说话不清楚、看东西重影等脑干受损的表现;
- 检查表现:急性期做MRI能看到脑干或小脑缺血的迹象;
- 危险因素: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比如高血压、高血脂。
5. 心因性头晕
- 情绪关联:和焦虑、抑郁的情绪关系很大;
- 检查结果:前庭功能检查一般没发现器官的问题;
- 自我感觉:总说一直晕,但不是天旋地转的那种。
针对颈椎引起的头晕,预防可以分三级:
基础预防措施
- 选对枕头:要能保持颈椎的自然曲线,推荐8-12厘米高、有支撑力的枕头;
- 注意用眼:电子设备屏幕要和眼睛平视,遵循“20-20-20”原则(看屏幕20分钟,看20英尺外的东西20秒);
- 颈部运动:定时活动颈椎,比如做“乌龟伸颈”(慢慢抬头像乌龟伸脖子一样)这种轻拉伸。
物理干预方案
- 热疗:用40℃左右的温毛巾敷颈后,每次15-20分钟;
- 肌力训练:做些抗阻练习,比如用手轻轻抵住额头往前顶,增强颈部前面的肌肉力量;
- 平衡训练:比如闭眼单脚站,锻炼姿势控制能力。
医疗干预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去医院:
- 眩晕时突然出现肢体麻木、说话不清楚等神经症状;
- 呕吐物里有胆汁样的东西;
- 眩晕发作的次数变多,或者持续时间比以前长。
研究发现,大多数颈椎引起的头晕,通过规范的保守治疗就能缓解。如果第一次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做颈椎MRI、血管超声等检查,再让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