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每天要承受好几倍体重的压力。如果脚突然内翻或外翻(比如崴脚),外侧韧带可能因过度牵拉出现拉伤甚至断裂。据统计,踝关节扭伤占运动医学门诊量的15%-20%,其中85%都是外侧韧带损伤,平时爱运动的人、常穿高跟鞋的女性,还有超重的人更容易中招。
损伤程度怎么判断?
扭伤后可以通过这几点快速评估伤得重不重:
- 疼痛:轻度扭伤只是局部酸酸胀胀;如果韧带严重撕裂,可能会听到“啪”的撕裂声。
- 肿胀:外踝下方肿起来,要是皮下淤青超过5厘米,得小心组织伤得更重。
- 功能:试试单脚站10秒,站不稳可能韧带结构被破坏了。
- 神经血管:如果一直麻刺痛,或者肿得特别厉害,得先排除神经被压着了或骨折。
急性期怎么处理?(记住POLICE原则)
1. 保护制动
立刻停止踩地,用硬支具或夹板固定脚踝,千万别乱揉乱按,不然会加重损伤。
2. 冷敷
用冰袋敷肿胀处(可以裹层毛巾),每次15分钟,隔2小时再来一次;糖尿病人要缩短到10分钟,避免冻伤。
3. 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螺旋形裹住脚踝,裹完要能摸到足背动脉跳动(脚背上的血管跳),保证脚指头血液循环通畅。
4. 抬高患肢
把脚抬到比心脏高15-20厘米的位置(比如垫个枕头),能减轻静脉压力,帮肿消得更快。
热敷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伤后48小时再热敷,温度控制在38-41℃(不烫皮肤的温水感),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一定要用两层毛巾垫着,别直接贴皮肤,避免烫伤。
康复训练分阶段来
急性期(0-72小时):做足趾屈伸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勾脚指、绷脚指,每天3组,每组10次,保持关节活动度。
亚急性期(72小时-2周):练等长收缩(肌肉用力但不带动关节动)——比如勾脚(背伸)或绷脚(跖屈)时对抗阻力(用手按住脚),维持肌肉力量;同时做踝泵运动(反复勾脚绷脚),改善循环。
恢复期(2周后):练平衡和力量——先单脚站平衡(初期要有人扶),再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比如脚往外翻对抗弹力带的力),强化脚踝周围肌肉。
什么时候得赶紧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马上就诊: ● 肿超过72小时没缓解; ● 单脚站都站不起来; ● 关节有异常活动或明显变形; ● 一直麻或感觉不对; ● 之前经常扭脚(习惯性崴脚)。
怎么预防踝关节扭伤?
- 选对鞋:运动时穿足弓支撑好、防滑纹深3毫米以上的鞋子,别穿太滑或没支撑的鞋。
- 热身要够:运动前做10分钟动态拉伸(比如高抬腿、脚踝绕圈),激活脚踝周围肌肉。
- 练平衡:平时单脚站着抛接球,或站平衡垫上,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
- 强肌肉:每周3次用弹力带练抗阻,重点强化腓骨长短肌(脚踝外侧肌肉)——比如脚往外翻对抗弹力带的力,每组10次做3组。
有研究显示,遵循标准康复方案的患者,3个月后运动功能恢复率达92%;而自行处理不当的人,再损伤率高达40%。建议扭伤后及时找专业人士评估,订个适合自己的康复计划,别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