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问题,但网上不少误导信息总让大家特别焦虑。其实据医学统计,持续后背疼的人里,80%-85%是肌肉骨骼的问题,只有3%-5%和恶性肿瘤有关,剩下的可能是免疫或消化疾病引起的。所以与其瞎担心,不如先搞清楚后背疼的真正原因。
后背疼常见的3类原因
门诊里遇到的后背疼患者,大多逃不开这3种情况:
- 椎间盘或关节老化
最常见的是椎间盘退变压迫神经,长期伏案的人里37%都有这问题。典型表现是坐着疼得更厉害,站起来能缓解,做MRI能查到椎间盘膨出或神经受压。 - 免疫性脊柱病
比如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在18-35岁的年轻人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早上起床后背发僵,能僵1个小时以上。查HLA-B27基因有90%的阳性率,结合影像就能确诊。 - 姿势不好导致的胸椎问题
现在很多人因为久坐、弯腰,胸椎小关节乱了位的情况越来越多。主要是某几个胸椎按上去疼,还会放射到肩膀附近,用手法复位效果不错。
要警惕!这些情况可能和肿瘤有关
如果后背疼同时有下面这些表现,一定要尽快去医院:
- 莫名变瘦:6个月内没刻意减肥却瘦了10%以上,还总在夜里疼;
- 消化异常:总觉得上腹部胀,拉黑便甚至吐血,吃了东西更难受;
- 皮肤眼睛发黄:皮肤和眼白越来越黄,大便像陶土一样发白;
- 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有过消化道肿瘤的,风险会高2-3倍。
后背疼该怎么查?分3步
想找到后背疼的原因,建议按这3步来:
- 先跟医生说清楚细节
比如疼的感觉(钝痛/刺痛)、发作规律(一直疼/一阵一阵)、和体位的关系(活动更疼/休息更疼),这些细节能帮医生快速判断方向。 - 做基础检查
先查血液:比如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肿瘤标志物(CEA、CA19-9);再做影像:X线看脊柱曲度,MRI查软组织,必要时做PET-CT全身扫描。 - 针对性精查
如果又瘦又持续疼,48小时内做胃肠镜;如果早上僵超过1小时,优先查风湿免疫指标。
日常怎么预防?做好3级防护
想要减少后背疼的风险,这3点要做到:
- 初级预防(日常习惯):记住“20-20-20”原则——每坐20分钟,换个姿势20秒;每天累计活动20分钟,别总盯着电脑不动。
- 二级预防(定期筛查):40岁以上每年查一次肿瘤标志物,50岁以上加做胃肠镜,早发现潜在问题。
- 三级预防(慢病管理):如果已经得了慢性病(比如强直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要记症状日记(比如疼的时间、程度),定期做康复评估,避免病情加重。
总的来说,后背疼大多是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不用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忽视那些危险信号。搞清楚原因、及时检查、日常做好预防,才能真的解决后背疼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