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敏原钻进身体,免疫系统就像遇到敌人的卫兵立刻启动防御——过敏性鼻炎像鼻腔里的“误报警”,哮喘则是肺部掀起的“风暴”。虽然都属于I型超敏反应,但发病部位和表现大不一样。
鼻腔里的免疫卫士碰到花粉、尘螨这些过敏原,会释放组胺之类的炎症因子,让鼻黏膜“防御过了头”:鼻子痒得像有小蚂蚁爬,喷嚏打个不停,清水鼻涕流得前襟都湿了,还常带着眼睛痒、发红。这种“鼻眼一起闹”的情况,让患者特别难受。
肺部的情况更复杂:气道平滑肌收缩痉挛,黏膜肿起来还分泌好多黏液,形成“三重堵塞”。患者会突然胸闷、气短,像被无形的手掐住喉咙,晚上和早上症状更重,根本睡不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只表现为慢性咳嗽,这种“不典型哮喘”得特别小心。
两者的发病机制像一对同根生的兄弟:过敏性鼻炎主要是局部黏膜的“快速反应”,接触过敏原几秒到几分钟就发作;而哮喘除了快速反应,还有“延迟反应”,可能导致气道变形。研究发现,鼻腔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连接蛋白不一样,可能是它们发病部位不同的关键。
更要关注的是交叉过敏:大约80%的哮喘患者同时有过敏性鼻炎,而有鼻炎的人得哮喘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5倍。这就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理论——控制好鼻子的症状,可能减少肺部受影响的风险。
掌握“三看三听”能快速区分两者:看发作时间——鼻炎症状整天都有,哮喘多在早上或晚上加重;看分泌物——清水鼻涕是鼻炎的典型表现,哮喘急性发作时一般没有鼻涕;看伴随症状——鼻子痒、眼睛红大多是鼻炎,胸闷、喘鸣就是哮喘的信号。听声音——鼻塞会让说话“囔囔的”有鼻音,哮喘发作时喉咙里能听到“丝丝”的喘鸣音;听病程——鼻炎症状随过敏原接触立刻出现,哮喘可能因为运动诱发,过一会儿才发作;听家族史——如果家里有人有过敏性疾病,更可能同时得两种病。
应对这两种病,要做好四重策略:
- 环境控制:用空气净化器能明显减少屋里的过敏原,定期用55℃以上的热水洗床上用品,能有效杀死尘螨;
- 症状监测:记症状日记,写下触发因素和缓解方法,给医生诊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 阶梯防护:季节性过敏的人可以提前2周用鼻喷剂,常年过敏的建议做针对过敏原的免疫治疗;
- 应急准备:随身带生理盐水喷鼻器,哮喘患者要备着快速缓解的吸入药(得遵医嘱用,注意有效期)。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看病:鼻部症状超过10天还没好;白天症状影响工作、学习;晚上因为呼吸困难醒过来超过2次/周;运动后胸闷、喘息;原来的症状突然加重。要注意,孩子可能表现为反复清嗓子、晚上咳嗽,得重视。临床指南建议,有过敏性疾病的人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动态关注气道情况。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就像一对“难兄难弟”,虽然都和过敏有关,但发病部位、表现大不一样。只要早辨别症状、科学应对,做好环境控制、日常监测,该就医时及时去,就能有效管理这两种病,少受它们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