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颌面部疼痛,但这种痛和常见的牙酸其实不一样,很多人容易搞混,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内脏与身体疼痛的传导机制。医学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牵涉痛里,约3%-5%会放射到下颌;而牙酸的人里,90%以上都能找到明确的口腔问题。
牙酸的病理机制及常见诱因
牙酸本质是牙本质敏感,核心原因是牙本质暴露,主要有三类情况:
- 牙体硬组织损耗
长期用硬毛牙刷横着刷,牙颈部会刷出V型缺口(叫楔状缺损),导致牙本质暴露。有调查显示,约68%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刷牙磨损。 - 龋病进展
蛀牙烂到中深层时,牙本质里的小管会变敏感,外界冷热刺激直接刺激牙髓神经。临床上,深龋患者对冷热敏感的比例高达82%。 - 牙周退缩
牙周炎会让牙龈萎缩,牙根面露出来,牙本质小管直接接触口腔环境。我国35-44岁人群中,46%有牙龈萎缩,这是中青年牙酸的主要原因。
心源性疼痛的临床特征
急性冠脉事件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特点:
- 放射路径:80%患者会出现左肩→左臂内侧→下颌的“一条线”放射痛,这和神经汇聚机制有关。
- 疼痛性质:心绞痛是压迫感、发紧的钝痛,通常持续10分钟以上;牙酸是尖锐的刺痛,瞬间就能缓解,两者差别很大。
- 诱发因素:典型心绞痛多在劳累时发作(比如爬楼梯、搬东西),休息后能缓解,安静时疼的情况不到15%。
疼痛鉴别与应急处理
突然出现颌面部疼,能这样快速判断:
- 局部刺激测试
用冰水浇在疼的部位,如果瞬间刺痛,大概率是牙本质敏感;如果咬东西也疼,要排查牙根尖问题。 - 运动负荷试验
试着原地踏步3分钟,如果疼得更厉害,可能是心脏问题,要马上停止活动,躺着休息并监测情况。 - 疼痛定位评估
心源性疼痛是扩散的,患者说不清楚具体哪疼;牙酸的话,92%的人都能明确指出是哪颗牙在疼。
预防与干预策略
做好三级防护,能降低发病风险:
- 初级防护
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毛斜45度刷牙龈沟),选含氟牙膏(氟离子浓度>1000ppm),每天刷2次,每次2分钟。 - 饮食管理
少喝碳酸饮料(每天不超过100ml),吃了酸的食物(比如橘子、醋)别马上刷牙,等30分钟再清洁。 - 专业干预
容易牙酸的人可以做脱敏治疗,比如涂脱敏剂、氟化物再矿化,或调整咬合垫。
危险预警与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在2小时内就医:
- 胸痛伴左上肢麻木,血压超过140/90mmHg;
- 压迫样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
- 伴随冷汗、恶心或呼吸困难。
要强调的是,即使排除心脏问题,急性胸痛患者也得做全面口腔检查。研究显示,23%的牙酸曾被误诊为心绞痛,多学科联合诊断很重要。
总的来说,牙酸和冠心病引起的颌面部疼痛虽然都疼,但原因、表现和处理方法完全不同。平时要注意预防牙酸(比如正确刷牙、少喝碳酸饮料);如果突然出现颌面部疼,要先区分是牙还是心脏的问题,尤其是有危险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