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绝对不是传染病!全球心血管疾病研究早已达成共识:冠心病的病根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当血管内皮受损后,脂质慢慢沉积形成斑块,把血管腔挤得越来越窄,甚至完全堵死。这种病变和细菌、病毒压根不沾边,不会通过飞沫飘,也不会通过血液传。我国冠心病患者已经超过1100万,它其实是“现代文明病”,跟熬夜、吃太油、不运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脱不开关系,不是什么会传染的公共卫生问题。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要警惕
身体的“红色警报”得早察觉:心绞痛最典型,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大多在爬楼梯、干重活或者情绪激动时发作,歇5-10分钟能缓解;有时候疼还会“串”,左肩、左臂内侧、下巴甚至牙齿都可能跟着疼;还有人没胸痛,只觉得特别累或者胃不舒服,这其实是“无症状心肌缺血”,也得重视。最新研究发现,约30%的中年患者第一次发作就是急性心梗,所以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查个血脂四项,早发现问题。
治疗方案的“三重奏”
现在医学对冠心病有完善的治疗体系:药物是基础,比如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的药,得听医生的长期用;如果血管窄到75%以上,或者左主干窄了50%,放支架能快速打通血管,恢复血流;要是病变太复杂,微创搭桥手术的效果也不错,5年里血管保持通畅的概率能超过90%。得强调的是,所有治疗都得让医生评估,千万别自己减药、停药,乱调方案会出危险。
逆转动脉硬化的“黄金法则”
想让硬化的动脉“软回来”,得跟着《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做——吃地中海风格的饮食,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每天吃够30克膳食纤维;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能把心血管事件风险降35%;戒烟1年,冠脉内皮的功能能恢复40%,酒要少喝甚至不喝;常做正念冥想,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坚持6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能少一半。这些习惯坚持下来,斑块体积最多能缩小20%呢。
特殊人群的防护重点
有些人群得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得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不然血管更容易受损;如果家里有人早早就得冠心病(比如爸爸55岁前、妈妈65岁前发病),30岁后要加做颈动脉超声,看看血管有没有斑块;更年期女性因为雌激素下降,心血管少了“保护罩”,得更盯着血压和血脂,别让它们偷偷升高。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得立刻就医:胸痛超过15分钟不缓解,胸闷时出冷汗、恶心、喘不上气,或者突发左侧肩背放射性疼痛。
最后得提醒大家,急性心梗的“时间就是生命”——数据显示,从症状出现到就医,每晚30分钟,死亡率就上升7.5%。所以一定要记住“黄金120分钟”:高危人群最好随身带硝酸甘油,还得熟悉最近的胸痛中心在哪。其实冠心病不可怕,只要把血压、血脂、血糖这些“危险因素”管好了,定期做心血管专项体检,就能大大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