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枢”,负责解毒、合成营养物质、处理代谢废物等多种重要工作。当肝脏受损时,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比如脸色变化,或者血液里的指标异常,这些都能提示肝脏可能出了问题。接下来我们从原因到应对,一步步说清楚。
转氨酶升高:肝损伤的“晴雨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是否受损的关键指标。正常情况下,这两种酶“待”在肝细胞里,要是肝细胞膜破了或者细胞坏死,酶就会跑到血液里,导致指标升高。以前认为ALT不超过40U/L就算正常,但近年研究发现,这个标准可能漏掉早期肝损伤——2023年《肝脏病学杂志》的研究建议,男性最好不超过30U/L,女性不超过19U/L,这样能更早发现慢性肝病。
要提醒的是,转氨酶高不一定等于肝损伤很严重。剧烈运动、吃某些药、胆道疾病都可能让转氨酶暂时升高。但如果连续两次(间隔3个月以上)检测都高,就得警惕慢性肝病了。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做肝脏弹性检测,比普通肝功能更能敏感地看出肝有没有纤维化(变硬)。
肝病面容:脸上的“肝报警信号”
大约60%中重度肝病患者会有“肝病面容”——这是肝病特有的面部变化,主要和三个原因有关:
- 黑色素多了:肝功能下降会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让皮肤里的黑色素越积越多;
- 激素乱了:肝脏能灭活雌激素,要是肝不好,雌激素排不出去,会让脸上的毛细血管扩张,看起来青暗暗的;
- 铁沉积:有些患者铁代谢出问题,含铁血黄素会沉在皮肤里。
肝病面容是慢慢变重的:一开始皮肤灰暗没光泽,之后整个脸都有色素沉着,到晚期可能变成青铜色。这种变化和肝功能的好坏成正比,能帮医生判断病情轻重。
肝不好,全身都受影响
肝不好不只是肝的问题,会连累全身:
- 糖代谢乱了:肝脏能合成肝糖原(储存血糖的“仓库”),要是肝不好,这个“仓库”装不下糖,加上胰岛素没法及时清除,得糖尿病的风险比健康人高3-5倍;
- 脂代谢乱了:肝脏能合成载脂蛋白(帮着运输脂肪的“小车”),肝不好的话,“小车”少了,好胆固醇(HDL-C)会下降15%-25%;
- 凝血不好:肝脏能做凝血因子(比如Ⅱ、Ⅶ、Ⅸ、Ⅹ这些),肝不好的话,凝血因子不够,伤口止血变慢,甚至牙龈、鼻子容易出血;
- 免疫力下降:肝脏能做补体(帮着免疫系统“打仗”的物质),还能维持NK细胞(杀病菌的“战士”)的活性,肝不好的话,这些“武器”少了,更容易感冒、发烧。
这些变化就是为什么肝病患者会经常觉得累、容易出血、反复感冒的原因——肝不好,全身代谢都乱了。
护好肝,这么做最有效
想让肝脏保持健康,得靠综合管理:
- 吃对营养: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1.5克蛋白质(比如体重60公斤,每天吃72-90克),优先选鱼、豆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还要补维生素D,每天800-1000IU(差不多相当于喝两杯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或者吃点深海鱼);
- 动起来:每周做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能让肝里的脂肪减少20%-30%;
- 睡够觉:尽量23点前上床睡觉,规律作息能让ALT(反映肝损伤的指标)下降12%-15%;
- 减压力:试试正念冥想,能让压力激素(皮质醇)下降20%,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
- 定期查: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全套、肝脏弹性检测(看有没有纤维化)和甲胎蛋白(筛查肝癌);40岁以上的人,再加个异常凝血酶原检测。
特殊人群,要更小心
- 糖尿病合并肝病:选降糖药要谨慎,别用二甲双胍(可能有乳酸中毒风险)和某些GLP-1受体激动剂;
- 肥胖人群:把BMI控制在24以下(比如身高1.7米,体重别超过73公斤),体重每减5%,肝纤维化就能好一个等级;
- 长期吃药的人:如果吃抗结核药、抗癫痫药这些可能伤肝的药,每3个月查一次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胆红素。
肝脏的“自愈力”很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大大改善结果。高危人群(比如40岁以上、长期熬夜、胖、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要做肝脏弹性检测。要提醒的是,约30%的慢性肝病患者早期没明显症状,定期体检才是防恶化的关键。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多数轻度肝损伤是能逆转的——肝脏帮我们“扛”了那么多,我们也得好好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