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是指血液中钠浓度低于135mmol/L的电解质紊乱问题。有数据显示,住院患者里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钠情况,耐力型运动人群(比如长跑、骑行爱好者)的急性发作率更是高达5%。其实这种病并不罕见,和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关系很大。
钠离子对身体有多重要?
钠离子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关键电解质——神经要传导信号、肌肉要收缩发力、体液平衡要保持稳定,都离不开它。如果钠浓度下降,细胞外的水分会渗进细胞里导致肿胀。尤其是脑细胞,因为脑袋里的空间有限,一旦水肿会特别敏感,严重时可能引发颅内压急剧升高,带来危险。
低钠血症的症状分几级?
低钠血症的症状是慢慢加重的:轻度时会一直觉得累、早上起来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到了中度,会出现肌肉抽筋、情绪不稳定、认不清方向或记不得事;要是到了重度,会有剧烈头痛加呕吐、意识不清、抽风,这个阶段急性期的死亡率能达到25%-30%。
特别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后大量喝纯水的人特别容易发病——肾脏每小时最多能排800-1000ml水,喝太多纯水会直接稀释血液里的钠浓度,快速引发低钠。
为什么会得低钠血症?
常见原因有这么几个:1. 喝水不当,短时间内喝太多不含盐或低盐的液体;2. 运动后只喝纯水,没补电解质;3. 有基础病,比如心衰、肝硬化这些会导致身体积水的病;4. 吃某些药(比如抗抑郁药),会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钠降低。
怎么科学喝水才对?
制定适合自己的饮水计划,得结合活动强度和环境:
- 基础需求:成年人每天总共喝1500-2000ml就够了;
- 运动补充:每流失1kg体重(比如运动出汗多体重下降),要补1500ml液体,且里面得有50-70mmol的钠;
- 电解质配比:500ml水里加1.25g氯化钠(约1/4茶匙盐),就能满足基本需求;
- 监测提示:运动时每小时尿量少于100ml,得警惕电解质失衡。
特殊人群要注意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补水重点:
- 运动员:每小时补充含钠运动饮料150-300ml;
- 慢性病患者:心衰患者每天钠摄入要控制在2g以下;
- 高温作业者:每小时喝250ml含电解质的饮品;
- 老年人:晨起可以喝200ml0.9%的生理盐水(医院常用的淡盐水)。
什么时候要赶紧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1. 持续头痛伴看不清东西;2. 突然意识模糊或说话不清楚;3. 不明原因肌肉发硬;4. 24小时尿量一直很少。
临床数据显示,及时干预能让重症患者的存活率提升到92%。医院急诊通常会用3%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但得严格控制速度——具体治疗听医生的就行。
日常怎么预防低钠?
核心就这几点:1. 每天食盐摄入保持5-8g(大概一茶匙多一点);2. 喝水要慢慢喝,一次别超过200ml;3. 定期查电解质(比如体检时加一项);4. 疑似低钠时,赶紧喝一点0.1%的淡盐水(很淡的盐水)。
其实“多喝水有益健康”是个误区,得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饮水计划——尤其是高强度运动或高温环境下,光喝纯水没用,一定要同步补电解质。要是出现头痛、意识不清这些神经异常症状,赶紧停喝水,马上去找专业医生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