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伴侣夜里会发出“咯吱咯吱”的磨牙声,自己睡不好不说,对方晨起还可能觉得颞下颌关节(就是太阳穴旁边咬东西的关节)发酸、牙齿怕冷怕酸。最近网上传得很火的“柑橘皮治磨牙”,因为操作简单被很多人试,但到底有没有用,得用科学说话。柑橘类水果的皮里确实有芳樟醇、柠檬烯这些能挥发的成分,实验室研究发现它们可能对神经有点调节作用,但目前没有临床试验证明直接含橘子皮就能止住磨牙。
其实磨牙症的原因挺复杂,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比如神经方面,有研究发现磨牙的人脑子里负责运动控制的“基底节区”多巴胺受体可能不太敏感,容易让咀嚼肌乱收缩;遗传上,某些特定基因的人更容易得;还有牙齿咬得不齐、睡觉打呼憋气这些问题,也会加重磨牙。
针对不同原因,医生会分阶段治疗:
- 先缓解症状:做个定制的软硬两层咬合垫,能减少80%以上的牙齿磨损,再用热毛巾敷脸,缓解咀嚼肌的僵硬;
- 再找根儿解决:用多导睡眠监测看看是哪种类型的磨牙,调一调牙齿的咬合关系,必要时打肉毒素放松肌肉;
- 长期防复发: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帮着训练肌肉记忆,再配合心理疏导,减轻压力。
要提醒的是,2022年的《磨牙症诊疗专家共识》明确说,别用没经过验证的民间方法。比如网上说的“咬筷子训练”,反而可能加重关节负担,千万别自己试。如果已经出现牙齿缺了一块、关节响的情况,得赶紧去口腔修复科查。
日常预防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 睡前15分钟做咀嚼肌放松训练:慢慢张嘴到能塞下两根手指的宽度,再慢慢合上,重复几次;
- 用冥想、从脚到脸慢慢放松肌肉的方法,调节神经紧张;
- 多吃点含镁、钙的食物,比如牛奶、菠菜、坚果,帮着神经和肌肉正常工作;
- 仰着睡,用有颈部支撑的枕头,让下巴保持自然的位置。
还有个情况要注意,大约12%的青少年会有生理性的夜磨牙,一般等下巴发育好了自己就好了。但如果磨牙一直没停,或者睡觉总翻来翻去、打呼噜,得小心变成慢性毛病,最好定期去查口腔,早发现牙齿咬得不齐这类问题。
总的来说,磨牙不是小事,但也不用慌。先搞清楚原因,别乱试没根据的民间方法,跟着医生分阶段治,日常做好放松和饮食调整,定期查口腔,就能有效控制。如果磨牙老不好或者出现牙齿、关节问题,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别拖成长期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