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牙齿矫正只是孩子的“专利”,其实并非如此——现代口腔医学发现,不少成年人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的问题,只要牙周条件达标,通过专业评估后,完全可以通过矫正让错位的牙齿“重新找到正确座位”。
牙周健康:矫正的“入门通行证”
牙周是牙齿的“地基”,矫正前得先确认这3点:
- 牙龈炎症要控制:健康牙龈是粉红色的,探诊时出血需较少(一般低于15%)。矫正前建议先检查牙龈下的菌斑,清除致病菌,让牙龈回到健康状态。
- 牙槽骨要有“支撑力”:通过影像学检查看牙槽骨吸收情况,如果吸收超过牙根长度的1/3,得先做骨增量治疗;现在有新型骨再生材料,这类患者的矫正成功率也能明显提高。
- 牙齿要“稳”:用专业设备测牙齿松动度,二度以下松动通过基础治疗能恢复;数字化牙周探针还能精准评估每个牙齿的附着状况,确保矫正安全。
成年人矫正:这些技术更“适配”
随着技术发展,成年人矫正有了更多灵活选择:
- 隐形矫治: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做的矫治器,精度高,还能通过AI模拟预测牙齿移动轨迹;像牙齿前突的病例,平均治疗周期约18个月,美观又方便。
- 微种植体辅助:用微型钛合金支抗钉提供稳定支撑,让磨牙移动更高效,帮很多骨性牙齿不齐的患者解决了难题。
- 数字化印模:用口内扫描代替传统取模,误差更小;患者能实时看牙齿移动的模拟动画,治疗方案更直观。
矫正期间:护理要“盯紧细节”
想让矫正效果不打折,日常护理得做到位:
- 正确刷牙: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斜45度刷牙龈沟→竖着刷牙齿邻面→咬合面来回刷→舌面旋转刷;矫治器卡槽里的脏东西,用小刷头牙刷仔细清。
- 清洁牙缝:弓丝下面用牙线穿引器,后牙区用间隙刷,再用冲牙器(水压调50-90psi);可以配合含氟漱口水,强化牙齿表面的釉质。
- 饮食要“克制”:别吃黏糊糊的(比如软糖)、硬的(比如坚果)食物,也别喝染色饮料(比如可乐);尽量20分钟内吃完东西,减少食物粘在矫治器上的时间。
矫正后:要“守住”效果不复发
矫正结束不是终点,得做好这3件事防复发:
- 戴保持器:前3个月全天戴,之后慢慢过渡到晚上戴,千万别偷懒。
- 定期复查:每半年查一次咬合情况,必要时做应急保持器。
- 肌功能训练:配合做肌功能训练,能帮着稳定咬合,降低复发风险。
总之,成年人想矫正牙齿,先查牙周,选对技术,做好护理,坚持维持——只要走对流程,一样能拥有整齐的牙齿和健康的咬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