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的牙一碰就疼?这3个原因你必须知道!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1 09:53:4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72字
深度解析补牙后牙齿敏感的常见诱因,结合口腔医学研究提供科学应对方案,帮助掌握自我判断技巧和就医时机,重点解析继发龋、牙髓充血、根尖周炎三大病理机制及对应症状特征
补牙后疼痛继发龋牙髓充血根尖周炎牙体牙髓病牙齿敏感牙科检查口腔护理牙本质暴露微渗漏
补过的牙一碰就疼?这3个原因你必须知道!

补牙后出现异常疼痛是不少人都遇到过的问题,有研究显示,用树脂材料补牙的患者中,约18%会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敏感。这种情况其实是牙齿在“报警”,通常意味着可能存在继发龋、牙髓充血或根尖周炎这三类潜在问题,需要重点留意。

为什么补牙后会疼?

继发龋:补牙材料下藏了新蛀牙
补牙材料和牙齿之间可能会有微小缝隙(约0.1-1微米),变形链球菌这类致龋菌会钻进缝隙,在材料下方形成新的蛀牙。初期几乎没感觉,但当蛀牙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冷热酸甜刺激会让牙本质小管里的液体流动,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这种“藏在下面”的蛀牙,得通过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牙髓充血:牙神经“受了热刺激”
补牙时用高速钻磨除蛀牙组织,产生的热量可能让局部温度超过40℃,导致牙髓(牙神经周围的组织)突然充血肿胀。充血会让牙髓腔内压力升高,再叠加咬合时的压力,超过牙髓承受的阈值就会疼。有研究发现,牙髓腔压力变化和疼痛感受直接相关。

根尖周炎:细菌扩散到牙根周围了
如果蛀牙突破牙髓屏障,细菌会顺着牙根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这里血管丰富,反而会加速感染扩散,引发急性根尖周炎。典型表现是牙齿持续胀痛、咬东西时更疼,严重时会连累脸肿,甚至影响张口——约三分之一患者可能出现邻近组织的继发感染。

怎么查清楚疼的原因?

先通过症状初步定位

  1. 冷热刺激测试:如果碰到冷热后疼痛超过10秒,可能是牙髓已经出现不可逆损伤;
  2. 咬合检查:用牙线辅助找到“咬东西疼”的具体牙齿;
  3. 叩诊评估:牙医轻轻敲牙齿时,如果垂直方向(上下)疼,提示根尖周围可能有病变。

再靠专业手段精准诊断
数字减影成像能检出0.3mm以下的微小继发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可评估牙髓供血状态,牙科显微镜放大200倍能看清材料与牙齿间的微小缝隙漏没漏。这些方法联合使用,能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疼了该怎么治?

医生会根据病变程度分级处理:

  1. 浅层继发龋:把变色的牙本质去掉,重新补好牙齿;
  2. 牙髓保护:用间接盖髓术帮助牙齿自己形成保护层;
  3. 根尖病变:用显微根管治疗+超声清洗,彻底清除感染物质。

具体方案必须由牙医检查后决定,所有操作都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补完牙后怎么长期维护?

做好4件事,减少再次出问题的风险:

  1. 用含氟产品强化牙釉质(比如含氟牙膏、漱口水),刷牙后含30秒再吐;
  2. 饭后用抗菌漱口水,控制口腔内的细菌再生;
  3. 定期让牙医检查补牙边缘有没有缝隙;
  4. 选和牙齿弹性差不多的修复材料(避免材料太硬“硌坏”牙齿)。

牙齿是有活性的器官,它的异常疼痛从来不是“小事”。如果补完牙后疼得持续不缓解,一定要早去口腔科就诊——早期干预不仅能减少治疗次数,更能尽量保住牙体组织,维持口腔健康。记住:牙齿的“疼”,都是在提示你该重视它了。

大健康
大健康